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从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大健康全产业链平台 百洋发力科技“硬创新”

2019-06-1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6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百洋与市北区政府正式签约,将在市北区唐河路附近打造一处占地面积约1300亩的大健康产业园。如果说过去以医药流通为主业的百洋较多倚靠管理、模式方面的“软创新”突围,那今天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不断攀升的百洋则正与科技为伍,发力“硬创新”。在制药领域,深研制剂缓控释技术,锁定仿制药中的缓控释产品这一高端细分领域;在智能医疗领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基于医疗信息共享的智能“复诊”平台,用新技术变革医疗产业。

“这个产业园将包括大健康总部基地、国际医疗AI基地、高端智造研发基地、智能健康服务基地等4大板块,通过引进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创新企业等,汇聚大健康产业优质资源,形成产业生态。我们有信心,最终能打造一个一流的健康科技产业集群。”百洋医药集团(下称百洋)董事长付钢说。

百洋和付钢的这份自信不是凭空而生。现在的百洋已经不是很多人初识它时的那家医药流通企业。高端仿制药、智能医疗、生物检测,在医药流通业务之外,百洋开始在大健康产业链中这些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更具变革意义的新兴领域崭露头角。

深耕制剂缓控释技术,竞逐高端仿制药

3月18日,百洋开发的新药“奈达”首批启程运往美国,正式开启在美国的上市销售。参加启程仪式的人再次为“青岛制造”感到骄傲,在家电、啤酒等消费品之外,“青岛造”高端仿制药也登上了美国市场。

百洋在药物创新领域的布局也逐渐浮出水面——深耕制剂缓控释技术,开发使用这一技术的高端仿制药。

缓控释技术,简单说就是能够令药物在体内匀速释放,与速释相比,既可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影响,也降低了患者的服药次数,是药物制剂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以百洋此次开发的糖尿病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为例,在美国主要以缓控释型产品为主,市场占比已达94%,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22%左右。

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缓控释这种制剂技术较高的技术门槛。说起医药产业创新,关注点更多会落在新的化合物发现以及新药创制这样从0到1的创新上,但其实,制剂创新这种从1到N的创新同样重要。很多已有的药品由于溶解度低、稳定性差、毒性大、递送困难等缺点,而未能发挥最佳疗效,此时就可以通过在药物释放技术方面的创新来改善。国际制药巨头罗氏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百洋向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药品上市时,其所仿制的原研药企业会在第一时间提起专利诉讼。百洋成功化解了这场“专利之争”,也让不熟悉它的人看到了其深研缓控释技术的价值。

其实,早在2018年初,百洋的5个相关研发项目就被正式列入了当时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将百洋在国内申请上市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纳入了为鼓励药品创新而设立的优先审评程序。

据介绍,百洋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采用了缓控释技术中难度最高的渗透泵技术。该技术简单说,就是以渗透压为原理来进行药物释放,是国内外缓控释技术研究的热点。具体来说,百洋将水溶性药物制成片芯后,在外面包上3层包衣,然后用激光在药片的正反面各打一个释药孔。

“这中间,压片的强度、辅料的比例,每一片药片粒径的大小等等,都有可能影响药物释放的效果。”虽不是专业出身,但付钢对技术已是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这种技术的难点还在于,如何保证每个批次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百洋利用近10年时间,通过不断在关键工艺步骤和参数上进行钻研、对生产设备进行开发改造,将批间和批内差距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保证了与原研药质量疗效的一致性。

目前,该产品在国内的上市申报已完成现场临床及生产核查,正等待药品上市批件。百洋预计,产品有望于今年3季度正式上市。

而这只是百洋的一个新开始。付钢表示,除渗透泵技术外,百洋在微丸包衣、骨架片等缓控释技术上也都有所储备,在研产品超过20个。就在不久前,百洋的另一产品——使用了肠溶微丸技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获得美国 FDA上市许可。

在付钢看来,将百洋看作是一个技术平台更加恰当,利用平台上的各种缓控释技术,可以研发诸如降压药、治疗痛风的药物等各种药物。而百洋也有信心成为国内行业中的领先者。

主攻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和算法,卡位智能医疗

快速迭代的技术推动医疗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尤其是近年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医疗场景都正在被重构。例如,人工智能将成为辅助医生决策的重要工具,从而令医疗决策更加规范和高效。

百洋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2017年3月正式与IBM签约合作,将Watson forOncolo-gy(沃森肿瘤)引入国内。沃森肿瘤是人工智能在全球医疗领域的首个应用级成果,基于数据库和分析能力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参考治疗方案。

但两年多后的今天,百洋做的早已不止于此。目前,百洋已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旗下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所适用的病种已经不再仅限于沃森肿瘤所覆盖的范围,还可以用于脑血管病、多发性创伤等病种,而后者都是百洋自己创新开发的。

正如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符合医疗场景的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方法以及规则算法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关键。百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基于国内的医疗数据,完成更多病种的数据结构化处理并形成规则算法,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

而能够从“巨人”那里真正完成吸收再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不是说你光有技术优势就能做,还必须要懂医。”付钢说,“比如要对人的大脑数据做结构化处理。拍个CT图像很容易,但医学专业上会把大脑分为360个分区,你要按照这个来处理数据,就要解决每个区怎样用数据表达的问题,这就不是单纯技术能做的了。”

诊断辅助决策系统只是百洋智能医疗的一环。基于用人工智能赋能医生决策者这一目标,百洋搭建了BSmartD智能医生云平台,其人工智能研究院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来持续充实这一平台。新增的智能影像手术辅助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系统能够将患者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从而帮助外科医生准确了解肿瘤全貌,明确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不仅可以制定更加详尽的手术规划,还可以更加精准地打印出一些手术中所需要的手术导板。目前该系统已经宣武医院、解放军301和302医院、华西医院、西南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多个医院的医疗团队验证,已在神经外科、骨科等手术中使用过。

医生决策场景之外,百洋也在开发针对慢病患者复诊场景的信息共享平台——易复诊。

今年5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医院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新技术带来的智慧化手段,改善患者“因药就医”的问题,提升了医院的诊后医疗服务水平。这背后,就有百洋上述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

该平台实现了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药店零售消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当慢病患者需要复诊时,可以选择线上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的复诊情况及用药需求开出处方,处方经医院药师审核通过后上传至该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将处方信息以短信的形式推送给患者,患者可自主选择到任何一家平台上的药店取药。

平台可面向医保相关政府部门开放,实现有效监管,减少“骗保”事件的发生。据透露,目前,全国近300家医院正在对接这一系统,覆盖青岛、大连、沈阳、张家口、邯郸等城市,北京阜外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医院等大医院都已投入使用。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