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岛城点亮小桔灯 探索困难群众多维救助

2020-11-20 09:56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20日讯(记者 郭鹏飞)今年以来,青岛市民政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精神,在省厅指导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城阳区“小桔灯”困难群众心理救助获全国社会救助优秀创新案例第一名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小桔灯”面上推广和内涵提升,探索以“物质+服务”为核心的多维救助,让“小桔灯”照亮岛城,温暖更多困难群众,指导崂山区荣获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政策指导,丰富救助服务内涵

着眼需求、力量、方法、效果四维,丰富“小桔灯”救助服务内涵。“小桔灯”是新时代民政部门围绕困难群众心理救助需求,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通过“四社联动”等措施实施的救助创新,实现了从“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的转变,从物质救助到多维救助的拓展,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一是顶层设计开展试点。市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拓展救助服务纳入我市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困难群众心理救助的通知》,积极扩大试点和心理救助对象范围,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扩大到孤儿、困境老人等群体。加强组织领导,定期调度,推动各试点互相交流促进创新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指导各区市创造性打造心理救助特色模式。如市南区“知心伙伴一路童行”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崂山区“1+3”服务品牌体系,即以“益”同行--困境人群综合服务项目为总项目,下设3个子项目;西海岸新区打造“一米阳光”心理救助品牌,拓展救助领域;城阳区不断深化“小桔灯”心理救助“1235”机制。

整合民政资源,形成多方救助合力

发挥民政业务的资源优势,打通民政领域的工作环节,全方位整合民政资源,通力做好困难群众心理救助工作,推动民政业务的合力、共赢发展。四社联动,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困难群众心理救助,形成救助合力。

一是社区平台统筹救助资源。以社区为平台、利用社区资源,调动整合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力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所需,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心理压力。

二是多方力量共建工作队伍。发挥社会组织、心理专家、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专业、资源优势,组建心理救助服务队伍,提高救助服务水平。

三是创新实施救助项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项目化运作创新实施救助服务;邀请专家开展项目督导,促进项目实施专业化、服务效果辐射化。

运用专业方法,确保救助精准精细

通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采用多种方法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救助服务。

一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心理疗法,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心理服务。

二是开展社工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活动、个案辅导等方法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服务,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群众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救助服务,引导困难群众参与相关志愿活动。

实施多维救助,提升救助服务实效

坚持救助与扶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能力救助相结合的多维救助,促进困难群众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一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照护。指导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特殊困难家庭“一户一策”靶向救助机制,对低保、低保边缘等困难家庭中的失能人员,给予照护和资金扶助,切实减轻了困难家庭的资金和心理负担。

二是帮助困难群众融入社会。开展心理关爱服务,抚慰救助对象的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困难群众调节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是帮助困难群众增能赋能。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消除救助依赖。

四是帮助困难群众链接资源。在开展心理服务过程中,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帮助困难群众链接资源,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