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2019-02-02 12:51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党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政治口号,它体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本领,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认识上要更深化。近日,到延安等地体验学习,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13年,是赢得人民支持、拥护和信赖的13年,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基础的13年。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群众路线。无论是南梁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建立,还是大凤川的军民大生产运动,都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没有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险恶,没有硝烟战火、围追堵截的危机感,没有缺衣少粮、饥寒交迫的紧迫感,没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前进的路途并不平坦,风险挑战依然严峻,群众路线须臾不可丢弃。然而现实中,有的单位和部门做工作、办事情,不是从群众方便的角度来谋划,而是看自己舒不舒适,不是从大局来思考,而是考虑小团体利益。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有一官半职了,群众得求自己办事,就觉得比群众高一等、胜一筹。“温水煮青蛙”,渐渐淡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慢慢消磨了革命意志,疏远了与群众的感情,随之而来产生的腐败、紧张的党群干群关系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不管是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不管是在南梁、杨家岭,还是在梁家河,群众不会天然地追随共产党、拥戴共产党,只有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心为民、面向群众”,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拥护。所以,走好群众路线,不是暂时的,而是永恒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坚持的,不是务虚的,而是最实的。过去的分田地、闹革命,今天的脱贫攻坚、秀美乡村等各项具体实践,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走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方可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曲折。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情感上要更投入。亲戚越走越亲、群众越走越近。在过去,干部驻点挂村,长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建立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感情,而且建立了生活上的亲情,很快就实现从陌生人、熟悉人到自家人的转变。但是,一段时间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物化,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坐在“案头”的时间多了,走到“地头”的时间少了,到群众中合个影、走马观花的多了,真正沉下来与群众拉家常、交流感情的少了。有少数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于革命斗争的严酷、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没有切身的感受,对于为什么走群众路线,怎么走群众路线找不到感觉,对群众感情不够深,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有的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而不是走群众路线。身入更要“心”入、走进更需走“近”,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心交心、真心交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坚持眼睛朝下看、脚步向下迈、力量往下使,蹲下来听群众的烦心事,沉下来解群众的揪心事。近几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身子扑在村里、心沉到村里,与群众“摸爬滚打”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吃一锅饭菜、喝一口井水、坐一条板凳,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结交亲戚、成为朋友,很多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延安精神、苏区精神又回来了,由衷地为共产党员点赞。这些无不证明,对群众掏心掏肺,群众就会肝胆相照,干部真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自家人”。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方法上要更实效。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变化,科学、全面、深入地分析、把握,才能更有效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所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要做好分析研判。搞清楚现在群众工作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多换位体验。领导干部要多走出办公室,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办事窗口,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切身感受群众办事是否方便和快捷。要扎实蹲点调研。经常到基层呆几天、到村里住几日,把问题捞上来、把服务送下去、把对策搞出来;常态化地开展“连心”活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到基层、调查研究走基层、宣传政策进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问题,确保群众路线走“实线”不走“虚线”,防止走群众路线成“走秀”。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互联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也是新时代提出的必答题。对此,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很好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缺乏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意识和能力,甚至谈“网”色变,对网上民意要么满不在乎,要么绕道而行,久而久之,就会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一方面,要解决“怕”的思想。领导干部要把“怕”和“堵”,变为“迎”和“疏”,注重听取网上民意,把线上了解网民需要,与线下解决网民诉求对接起来。另一方面,要主动学网、懂网、用网,摈弃“官腔官调”,多讲“网言网语”,借助网络与群众“键对键”,网上体察民情、听取民声、汇聚民智、解决民忧,让网络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优化发展环境的“润滑剂”、广纳意见建议的“大平台”,把“网上群众路线”连成接通民心的线、温暖人心的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