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社会广告 > 正文

彰个性之采育榉园之才 青岛榉园学校十周年庆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5-29 00:45:19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讯 “有一棵神奇的榉树,结满了太阳,那是一个个幸福的日子,温暖又明亮;有一棵美丽的榉树,结满了月亮,那是一个个温馨的夜晚,甜蜜又安详。”5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一棵大树》的音乐声中,青岛榉园学校十周年庆典在青岛人民会堂拉开帷幕。

    2014年,青岛榉园学校迎来了建校第十个年头。十个寒暑交替,伴随着着学校从纤弱幼芽成长为茂林修竹;十载春华秋实,见证着学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翩翩才俊。本次庆典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1、@榉园——爱榉园

    “还记得刚踏进榉园的校园,迎来的是书香的环境,热情的面孔。榉园是我成长的摇篮。 ”2011届毕业生戴宇昊回忆起母校,满是深深的幸福。“‘@榉园’取其音,就是爱榉园的意思。”学校走过十年,在这里工作学习过的师生们为榉园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爱,也收获了彼此的爱。在浓浓的爱的暖意下,每一个“榉园人”都感受到自豪。创办一流的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是青岛榉园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目标。经过多年难得努力奋斗,学校独具特色的“根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2、@榉园——在榉园

    “‘@榉园’的另一层含义是在榉园。”十年来,老师、学生、家长在榉园美丽的校园中发生过许多故事。其中,个性化选修课程,丰富“根文化”之趣,在每个“榉园人”心中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学校从学生的年龄、兴趣、需求和教师的爱好、才艺、特长出发,设置了纵横互补完善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知识、艺术素养、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社会生活等几大方面,开设了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扑克数学、英语情境小屋、木工、多彩创意剪纸、不织布、火爆篮球、百变手影、跆拳道、让梦想飞模型制作、排球、变废为宝、咔嚓小记者、玩转地球等38门个性化选修课程。学生们自主报名,自主选修,获得学分。每到周四下午,学校热闹非凡,所有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们在玩、做、戏、动中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应用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多元化智能。逐渐地选修课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堂。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选修课档案夹,记录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学习作品及学习评价情况。学期末,学校还举办作品鉴定会、汇报演出等多种展示活动,学生们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促使学生们对更多的选修课程产生兴趣,为今后学生选修新的课程和学校个性化选修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榉园——祝榉园

    14-29岁之间的年轻人被称作“@一代”,而青岛榉园学校建校10年来培养出的学生们恰恰处在这个年龄段。“@”也是网络时代的代名词,代表着现代化榉园的发展方向,建立云课堂、实验云海洋、国际化交流、立足榉园、放眼世界等。

    近两年,青岛榉园学校与美国教育联合会共同开展了以“国际背景下小学学科教育整合暨个性化人才培养实验”课题,从增加母语教学比重,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增加课外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构建新型的合作纪律性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体系;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等多方面展开实验工作。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自觉、学会了帮助,懂得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感受到了集体团队的力量和温暖。通过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脑力思维与口语表达和动手操作互相结合,大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

    “@榉园”就是要让社会上的所有人@我们,从而了解我们,我们希望大家告诉大家,随时@我们。如果你有手机,请输入“@榉园”,我们回复你;如果你有微博,请输入“@榉园”,我们关注你;如果你有相机,请拍下“@榉园”,我们感谢你;如果你有心意,请记住“@榉园”,我们永远在一起。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只是匆匆的一瞬,但对青岛榉园学校来说,却是学校的发展中长长的一笔。自2004年7月建校以来,青岛榉园学校始终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以根文化为引领,以个性化教育特色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彰个性之采、育榉园之才”的教育品牌,着力把学校创建成一所适应学生成长,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市南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南区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此次庆典,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让在场的人感受到了青岛榉园学校这所现代化学校的教育精神。学校全体师生将扎根十年的教育基座,立足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一流的办学业绩回报国家和社会。(青岛新闻网记者)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