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追忆李小龙:超越时代的传奇 亦狂亦侠亦温文

来源:成都商报 2013-07-20 09:48:00字号:TT

  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的李小龙猝然逝去,成为永远的遗憾。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40周年纪念日,作为最早将中国功夫带到好莱坞的演员,李小龙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他的武功、电影都成了众多后辈模仿和致敬的经典。斯人已逝,传奇不灭;美国、日本、中国等都在近日举办了纪念活动。

  1 一种精神

  亦狂亦侠亦温文

  中国功夫获得西方关注,肇始于李小龙。1964年,他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一举夺冠,继而又在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上表演蒙目拦截攻击、寸劲拳等绝技,引起轰动。

  如果说,作为竞技项目的武术为李小龙赢得西方关注的话,那么电影是他获得全世界目光的“钥匙”。在功夫电影方面,李小龙是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将Kung 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的李小龙除了启发中国电影人将武术通过电影的包装得以弘扬之外,也创立了一种艺术风格。表情、身段、姿态以及精神世界共同勾勒出李小龙的银幕形象,具有高度辨识度。

  在自创的截拳道中,他抛弃传统形式,忠实地表达自我。“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纲领和要义,将东西方哲学理念运用于武术,是一种搏击指导和方法论。李小龙认为,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功夫应该和水一样是流动的。

  在多重标签之中,李小龙首次将自己定义为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李小龙告诉人们,无论资质如何,人人经过奋斗都可以成功,这并不仅限于武术或者电影。

  2 一个文化符号

  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如同迈克尔·杰克逊对中国人是一种特别的美国文化符号一样,李小龙同样是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手握双节棍、脚蹬黑布鞋、一身黄色黑杠连体裤、身轻如燕的灵活身手、标志性的嘶吼、打得坏人跪地求饶……这是李小龙发展到鼎盛时代最经典形象。《精武门》是李小龙集风格之大成的代表作。当陈真以一记飞脚踢碎租界公园大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将“东亚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著名情节令多数观众都会产生“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

  对于中国人来说,李小龙适逢其会。北京大学教授、文化批评家张颐武对此的解释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尚未开放,一度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海外华人就代表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毫无疑问,李小龙及其饰演的所向无敌的角色增强了海外华人的种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李小龙也拥有很多西方粉丝。对他们来说,李小龙为他们认识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他通过拳脚功夫和刀光剑影制造了一场场“视觉的震动”。不仅如此,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他以旧世界的“变革者”的姿态进入西方的视野,他所塑造的“中华大丈夫”的阳刚形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加入了部分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因此也颠覆西方人眼中刻板又阴柔的华人印象。

  3 一座精神“富矿”

  影响持续久远

  李小龙对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无法量化和得到准确的数据,然而通过一些现象和事件,仍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李小龙的名字在西方国家也家喻户晓。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等等,都有专门介绍李小龙的网站,李小龙主演的电影至今仍是不少DVD发行公司的“镇家之宝”;在市场上还能看到不少电子游戏、T恤衫、餐饮、广告乃至博物馆、纪念馆、影视剧等以李小龙形象为卖点;还有模仿者如过江之鲫……

  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也是李小龙的粉丝之一,在其导演的电影《杀死比尔》中,他特意安排主演乌玛·瑟曼身着黄黑相间的运动装,向偶像李小龙致敬。而且片中复仇主题和过关式电影结构同李小龙的电影十分相像,简洁像刀锋一样的暴力风格其实正是李小龙的电影精髓。

  对于香港电影而言,李小龙的价值更难以计量,香港电影人被李小龙折服的同时,也不断从他的作品中挖掘素材。或模仿或戏仿或直接拿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光影清晰展现他的无尽风采。

  李小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他属于全世界。在他未竟的遗作《死亡游戏》中有一个藏宝匣,里面写着一句古老的偈语:“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对于李小龙来说,他来过了,他得到了,他征服了,这已足够。据《深圳特区报》

  专访李香凝:做李小龙的女儿压力一直都在

  李小龙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李香凝出生于加州,李小龙意外亡故时,她才3岁。有李小龙这样一位巨星老爹,注定了李香凝日后走上演艺之路。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道,曾参演过多部功夫电影,还担任过另类乐队Medicine(药物)的主唱。李香凝现在是李小龙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目前正忙于筹建西雅图的李小龙博物馆。她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谈她的父亲。

  李小龙是铁血硬汉,但在女儿面前,他则是个言传身教的慈父。尽管不讳言,世界巨星女儿这个头衔,一度让李香凝很有压力,后来才慢慢体会到父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

  记者:李小龙的形象那么高大,这会影响到您对男人的欣赏吗?

  李香凝:影响肯定有,但那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我父亲充满能量与魅力,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正直、和蔼、思维缜密、成就非凡的人。看待男人,我倾向于看他的内在,正如我父亲,排除他的名气与成就,他首先是一个好人。

  记者:李小龙是一个变革者,如果他活到今时今日,您觉得他会尝试一些什么新的变化?

  李香凝:我觉得他会继续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比如玩微博(笑)。几年前我们开设李小龙的微博页面时,粉丝才10万人,时至今日,已经有400万人了。我感觉父亲仍在和粉丝们互动。

  记者:身为李小龙的女儿,是否压力很大?

  李香凝:我曾经因为这个身份而备受压力,这压力现在还不时会冒出来。不过,这种压力其实大多是自己给的。因为我总是想着“我是李小龙的女儿,我必须做得更好”,这也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据《海峡导报》

  李小龙

  (1940.11.27~1973.7.20)

  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广东佛山。一代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人。

  一直以来,李小龙都以一代功夫巨星的形象闻名于世。但李小龙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还是出色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诗人、艺术家、演员、社会学家和灵魂的探求者。他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就是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力求完美,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李小龙 大腕的偶像

  虽然李小龙已经去世40年,但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逝去而停止,后人对他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无论是在电影界还是在热爱武术的群体中,人们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纪念他。

  1978年,洪金宝自导自演《肥龙过江》,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向李小龙的《猛龙过江》致敬,这一点也在电影的海报中得到充分表现。

  周润发在与张国荣和钟楚红主演的《纵横四海》中,以一声李小龙式叫声向李小龙致敬。

  美国导演昆汀在自己的代表作《杀死比尔》系列中,让女主角穿上了经典的黄色运动服向李小龙致敬。

  2007年,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播放,该片详细地讲述了李小龙的一生。同名电影不下三部。2013年2月,有消息传出,李小龙的生平故事即将被好莱坞搬上大银幕,这部影片叫做《龙之诞生》。

  1994年,李连杰上《龙兄虎弟》谈及是如何走上拍电影的道路时说:“这个主要是因为李小龙的影响!我在12岁的时候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很震撼,我就也想拍电影。”主持人:“那么说,没有李小龙也就没有李连杰了?”李连杰:“哈哈,可以这样说。”

  梁家辉曾谈到与李小龙的一次相遇。有一天,崇拜李小龙的他爬上李小龙家的院门打算偷窥偶像,没想到李小龙从另一个门走了出来,问他在干什么,梁家辉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李小龙笑了:“想跟我一起去跑步吗?”于是梁家辉成了一个可以陪偶像跑步的幸运影迷。梁家辉说:“这个人令我对这世界有希望,他能给你无比动力,有种能依靠的感觉……他是我唯一的偶像。”

  周星驰在《功夫》开拍前,就开始每天练武至少一个小时,并特别苦练背肌,这完全是为了能够在戏中拍摄一个露出后背的镜头,以向他的偶像李小龙致敬。“在我心中,李小龙是一个有天分、有才华的人,他不仅是武打高手,也是一个创意人和先行者,是他让中国武术在全世界流行。所以这场戏是我在《功夫》开拍前就想好的、绝对要拍摄的一个场景。但直到拍摄,我背上的肌肉依然不能让我满意,与李小龙相比,那真是差得太远了。”据《济南时报》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