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山东服务业发展情况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3-05-21 10:47:04 字号:TT

    一、山东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作出了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加强考核,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是,总量规模持续扩大。2008年以来,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2012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995.8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40%,比2007年提高6.5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前移16位,上升到第13位。二是,重点行业发展加快。2012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365.4亿元、2598.4亿元、2018.7亿元、2016.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3.3倍、1.95倍、2.7倍、2.2倍。软件业务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737.9亿元、4519.7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5.8倍、2.7倍。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达到21.7亿美元,连续四年实现倍增。三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山东完成服务业投资1520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0.2%,比2007年提高13个百分点。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亿元以上在建服务业项目22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57个。四是,服务业“四大”载体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培育的50个服务业城区,100个服务业园区,100个服务业重点企业和100个服务业载体项目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50个重点城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0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80%左右;100个重点园区、10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40亿元和3800亿元左右;100个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6.9亿元。2012年山东正在建设过亿元的项目2286个,过10亿元的项目557个。五是,服务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为更好地促进服务业发展,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努力扩大服务贸易,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山东服务业实际到账外资44.7亿美元,是2007年的2.3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1.7亿美元,增长104.4%,连续四年实现“倍增”。鲁港服务业领域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不断深入,2012年,香港在山东投资项目460个,合同港资额达到84.5亿美元,实际使用港资额61.1亿美元。

    可以说,过去五年是山东服务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山东上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共识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机构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和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管理机构健全、部门配合联动、协调组织有力的工作体系。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山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一)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各种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了二三产业融互动发展。临沂立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了中国重汽、晨鸣等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提供全过程供应链物流服务,既拓展了自身业务,又为工业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2009年,青岛海尔集团提出由“海尔制造”向“海尔服务”转型,从单一的制造产品到更加注重提供各类增值服务,成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目前,服务业产值占集团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预计五年后将提高到60%。浪潮集团由主要生产服务器转型发展成为重要的软件服务商,并大力实施云计算战略,已与全国9个省25个市和行业签订了云计算合作协议。另外,一些资源型生产企业主动转型发展服务业,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培育了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

    (二)拓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展农村服务业发展领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汶上县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山亭区深入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新兴家庭农场建设,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由供销社或专业化企业对土地实行集中统一托管经营。2012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托管土地710万亩,每亩土地节省投入100元左右,产出率提高10%以上;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153.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5%。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通过展示交流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引导蔬菜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了当地旅游、商贸等多个行业快速发展。一些市县依托种植业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观光旅游业,吸引了大量市民和省外游客,2012年,全省开展规模化旅游的村达到2550个,接待1.89亿人次。

    (三)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服务业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一是,总部经济渐成规模,2012年,青岛市市南区入驻企业总部129家,占全市的47%,香港中路有17座税收过亿元的“亿元楼”,2011年总部经济实现税收60.4亿元,占全区税收的44%。二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银座电子商务、山东卓创、山东华兴科技等一批服务业企业快速成长,2012年,全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200亿元。三是,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初见成效,济南阳光大姐细分家政服务市场,开发出12个门类30多种家政服务项目,累计吸纳就业35万余人次,为22万户家庭提供了服务。潍坊市潍城区投入资金4000万元,打造了集呼叫、互联网、短信和平面媒体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每天为2万多市民提供服务。

    (四)着力助推城镇化发展。把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紧密结合,服务业在城镇化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庆云县大力实施“商贸兴城”战略,把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24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1处国家级物流园区,年交易额近400亿元,成为冀鲁边区规模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由此,庆云县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促进了人口集聚,城区面积由不足2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1.7万激增到8.5万,走出了一条服务业与城镇化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路子。日照市在城中村改造建设淄博路中央商务区过程中,通过补偿村民商业用房发展服务业,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预留工作岗位,为被拆迁村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向市民转变中“人的城镇化”问题。

    (五)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服务业发展活力明显提高。一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省373家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组建了山东出版集团、影视集团、演艺集团等一大批骨干文化企业。二是,全面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8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数量达到29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到519家。三是,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济南、青岛两个国家试点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济南市“五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加快,青岛市“六大产业”改革进展顺利;启动了11个县(市、区)、园区的省级改革试点。

    山东服务业发展尽管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看,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的差距也比较大。这既是山东的短处和不足,但也说明山东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很大,是经济发展的潜力之所在。

    二、今后山东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进入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业也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我们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着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初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一是推动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商品零售、住宿餐饮、家庭社区服务、老年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积极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推广新型管理、营销和服务模式,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为人民生活通过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研发设计、环境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以金融改革创新为重点,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支持大型批发市场从大陆、全球视野规划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交易中心和全球商品集散中心。

    三是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广工业产品服务化模式,鼓励制造业工业企业开展全流程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逐步实现由单纯生产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鼓励工业企业,特别是急需转型的资源开发型企业转型发展服务业。

    四是推动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和城市交通高速化、智能化、便捷化,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以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为导向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绿色生态城区;继续鼓励中心城市“退二进三”,优先发展服务业。

    五是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以提高服务业创新活力为切入点,鼓励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拓展新领域、提供新产品;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名牌;推进服务业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研究制定服务业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扶持政策,吸引服务业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山东发展。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