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头条 > 正文

张新起: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来源:青岛日报2013-03-11 04:52:11字号:TT

  昨日,在北京出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接受本报采访,就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实践原则、破解融资难、服务保障、就业增收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两会”期间,城乡统筹再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从青岛来看,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新起:今年“两会”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现在搞城镇化,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发展新格局。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青岛农村所占比重较大,大约还有450万人农村人口。一方面是以南部城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大都市,一方面北部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居住条件、城乡面貌差距明显。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让广大农民也能过上宜居幸福的小康生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起。对此,广大农民要求迫切,外地也已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同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青岛已具备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说,建设新型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有要求,外地有经验,发展有需求,群众有期盼。所以,我们必须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最基础、最基本、最迫切的任务来抓,计划将全市5983个村整合为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用10年或者更长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南北差距问题。

  记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的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哪些原则?

  张新起:新型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推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镇(街道)区划调整,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实现社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统一。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加以推进。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农村实际,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区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五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启动一个成功一个。三是坚持两区共建、产业支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经济园区共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社区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农民主体,有序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群众的意愿,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参与进行社区建设,不搞强迫命令,确保把好事办好。

  记者: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需要突出把握好哪些问题?

  张新起:规划建设水平如何,事关社区建设的成败。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规划。在规划上舍得花钱,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机构编制社区建设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二是体现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地“小村并大村”,也不是单纯的“平房换楼房”,更不是把农村都建成城市,而是要体现地域特色,凸显田园风光,打造特色社区。三是传承文脉。注重对历史风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农村文明。四是宜居适度。新建社区都要配套完善水、电、路、气、暖、通讯、排污、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让群众住得舒适满意。同时,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要求,既不搞“穷过渡”,也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

  记者:当前融资难是制约新型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张新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确实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青岛的情况看,大约一半的社区可以通过开发带动、市场运作实现资金平衡,另外一半分布在传统农村地区,资金缺口较大。我们本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渠道多元、以城带乡”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村庄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复垦,将节约的土地指标进行交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二是建立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由市级统筹,通过直接补贴、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传统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三是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补助200万元,每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补助200万元,区市按同等比例配套。四是通过完善利益回报机制,调动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积极性,进入农村参与社区建设。五是整合部门资源,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通过改革,将农村各种资源尽可能资产化、资本化,把资源盘活用好,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形式,吸引金融资本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记者:农民迁入新居后,生活成本会有所增加,如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张新起: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超前谋划、认真对待的问题,不能因为农民住进楼房而降低幸福指数,确保让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对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量降低生活成本。在规划建设中,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对暖气等配套设施宁可一次性投入多一些,也要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让老百姓少花钱。二是千方百计增加社区集体收入。在规划的时候,就预留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用房,为集体增收开源;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开发;旧村复垦的耕地由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租赁,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集体收入增加了,可对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进行补贴。三是市和区市两级政府设立基金,为入住社区的困难居民提供生活补贴。四是加强社区的服务保障。按照“政府主导、服务下沉、要素集聚”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就近享受到周到方便的服务。

  记者:新社区建成后,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实现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张新起:前面说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之一就是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这也是增强社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农民入住社区后,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逐步变成职业农民或一定规模的农场经营者;愿意从事二三产业的,可以就近就业创业,并将原承包土地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促进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

  记者:为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张新起: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在组织保障上,各级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同时选派了得力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保证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机制保障上,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农村。三是资金保障上,上面已经讲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解决资金平衡问题。当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开创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努力走出具有青岛特色的路子。

  记者:除广大农村地区外,老城区还有一批危旧房需要改造,对此您有什么打算?

  张新起:实现全域统筹发展,在农村重点是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老城区重点是加快危旧房改造。目前,对老城区5万户居危旧房,要统筹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这一民生工程,力争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这项工作去年已经启动,目前正在逐个落实改造方案,根据不同项目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排出时间表,先易后难、滚动开发,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本报记者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