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即墨18乡镇实现村村通 城乡公交一体化(图)
2013-02-27 16:34:29 青岛新闻网

1

  村村通公交,村民乐陶陶

  青岛新闻网2月27日讯 2012年12月26日,伴随313路镇村公交在即墨田横镇的正式通车,即墨市18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也拉开了交运集团(青岛)在即墨全域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步伐。目前,覆盖即墨全域的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公交运营模式——“即墨模式”凸显规模,形成即墨从市到镇、镇到镇、村到村三级交通立体运输体系,实现了城乡客运的均等化服务,让百余万居民享受到了出行零换乘。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强烈的“交运效应”。

  人性化站点布局,村民出行不再难

  2月21日,当记者来到交运即墨汽车总站,车站候车厅内一派繁忙的景象涌入视线。

  “车站刚建成的时候,我们感觉这车站太大了,那么大的场站我们能用的起来吗?现在来看,车站好像小了似的”车站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一个车站,一座城市的地标,带来了城市客流的转移和周边经济的发展。交运即墨汽车总站已然成为衔接客运班线、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出租客运的枢纽站。以即墨汽车总站为依托,交运集团将全市18个乡镇划分为9大片区,实行片区化经营。每一个片区内,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乡镇的客流变化,灵活调度车辆。同时,按照途经站点的多少和路况的好坏,搭配了快车和慢车,以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

  目前,即墨全市的公交线路达到800余公里,630余辆公交车串起了沿线1524个村站点,填补了即墨公交线网的空白,使当地居民出行实现了零距离换乘。而即墨到各乡镇间的客运车辆也比原来大幅度降价,降价幅度为30-40%,百万居民得到了实惠。

  “以前带孩子进城玩就怕刮风下雨,现在好了,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星期天带上孙女坐上公交车就可直达即墨,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感谢交运集团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刘家庄的顾宏如谈起“村村通”公交显得格外高兴。她感慨道:“城市公交的发展真是惠及了广大老百姓啊。”

  村口有车乘、出行不再难,“村村通”公交一肩挑、两头带,一边连着城市,一边通向农村,也让集团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

  公交开进镇村,农村经济驶上快车道

  公交站牌树在了村头,也树起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公交车所到之处,不仅使农民享受到出行便利,而且带旺了镇村经济。自从村里通进公交车,移风镇村民张勇就喜不自禁:以前,自己开了个小卖店,主要经营日用百货,乡里乡亲生活常用的副食品店里很少进,进多了卖不出去就容易变质,时间长了还不新鲜,不好卖。自从村头有了公交车,进城赶集方便了,坐公交车进货还省钱,起早坐车上点新鲜货,计量少、品种多,下地干活回来的都愿意买,一个月下来就多赚了400多元,小店的生意有了起色,现在越开越红火。

  像张勇一样,随着出行状况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户富裕起来。乔家屯乔长志介绍,村里有的在自家地里搭盖了塑料大棚种些“时令蔬菜”,有的拿上些自家小笨鸡下的笨鸡蛋搭乘公交车拿到城里卖,常常能卖上个好价钱。他说,自从村里通进了公交车,农产品、农副产品的销量大增,仅此,村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每个月就要多收入二三百元。公交车使我们村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变,改变了过去“一熟玉米一熟麦,一直种到胡子白”的落后生产方式,更多的人将眼光放在经济作物种植上,公交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富民车、小康车、幸福车。公交车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构建了一条“人流、物流、商流”的便捷通道。

2 下一页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青岛赏鸟图出炉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