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中山路老楼院租户面临搬家 仍难舍周边市场

来源:青岛早报-- 2012-12-25 06:06:14 字号:TT

中山路,总有舍不下的旧情

中山路,总有舍不下的旧情

中山路,总有舍不下的旧情

中山路,总有舍不下的旧情

  尽管气温已降至零下,天寒地冻,从老家莱阳来青岛摆摊卖水果已经8年的盖恒仁、姜玲夫妇除了像往常一样出摊卖水果,还要忙着四处找房子,因为他们租住多年的潍县路43号院已列入了拆迁范围。

  就在上周,随着潍县路启动片分户评估单价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发布,中山路改造正式启动,老住户们终于盼来了曙光。而像姜玲夫妇这样的外来小商户们却不得不面临再次搬家的折腾,找个房子倒不是最麻烦的,他们担心的是自己摆摊做小生意的市场还能否照常干下去。记者日前再次走访潍县路、四方路一带,听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当前及未来生活的打算。

  场景一

  租住房要拆他们忙腾房

  出场人物:烟台莱阳的盖恒仁、姜玲夫妇

  由于年久失修,潍县路、博山路、四方路一带的老楼院已经破损严重,失去了原来的风貌。潍县路沿街两三层高的老楼墙皮或脱落或泛黄,涂着油漆的红窗显得越发古朴,还有镶着暗红色瓦片的屋顶。

  潍县路43号院是其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层老楼院,只有一条巷子,院儿不大。尽管如此,院内私搭乱建的小房子还是非常多,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挨一个。从老家莱阳来青岛四方路摆摊卖水果已经8年的盖恒仁、姜玲夫妇住在一楼一间只有12平方米的小房子内。为了做饭,门口搭了个厨房,这么一来,姜玲家就有个二道门,正好将寒气挡在了门外。“这院子里就十多户,只有二楼上一个大爷是老住户,其他的都是像我们这样出来打工或做小买卖的外地人。”盖恒仁说。

  走进他们的家,尽管是白天,但依然需要打开灯才能看清楚。记者抬头看到,老屋墙皮已经酥软,直往下掉,还有的已经露出了砖头和木结构,只好张贴明星海报来遮丑。右边一张双人床占去了房间的大部分,上面还有个吊铺,吊铺上放着装水果的木架子,左边两个破旧的五斗柜摆满了锅碗瓢盆等生活日用品,中间是一个低矮的小桌子,桌子上吃剩的饭菜用罩子罩着,旁边放着两个马扎子。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盖恒仁说:“我们就是出来讨生活的,早就习惯了,没觉得多苦,而且离市场这么近,价格也便宜,房东每月只收100块钱的房租,权当让我们在这儿守着这房子。”

  老盖说:“看拆迁公告上说,这次启动的就这一圈三角地,其他路段的还要慢慢来,所以我打算还在这一带租房住,搬其他地方怕不习惯。”老盖看来,找个合适房子并不难,他们最担忧的是黄岛路市场的未来。

  “这个市场很多年了,据说十几二十年前是最火的,但我们八年前刚来的时候也挺不错的,人气很旺。”姜玲说,经过多年的奋斗,两口子把儿子供上了大学,在老家也盖了大房子。但这两年市场滑坡得厉害,很多人搬走了。如今中山路片改造正式启动了,评估价和补偿方案都公布了,但就是迟迟不见改造方案,究竟怎么改,怎么建,不光老住户们关心,沿街的商户们更是关心。“我看这市场不能拆,我听很多老青岛人说这片将规划成商贸区,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不过眼下买卖确实不好做。”姜玲说完这话最后又补了一句,“真要拆了,那我们只能回老家了。年纪大了,不能再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下去。”

  场景二

  黄岛路市场人气依然旺

  出场人物:安徽巢湖的王后平、胡霞小两口

  在黄岛路32号租住的王后平、胡霞小两口也天天关注着中山路拆迁的消息,潍县路启动片拆迁公告上周发布时,他们特意跑去看了,黄岛路32号没列入到首批名单,他们的心可以稍稍安一安了。今年35岁的王后平是安徽巢湖人,虽说年龄不算大,但已经来青岛干小买卖整整11年了,“最早是我哥哥来青岛,在台东那边卖早餐,干得还不错。就把我也叫来了,我和媳妇一起来的。在台东明霞路干了两年,我听老乡说黄岛路这边生意挺好的,我们就试着过来做烧饼卖,这一干就是9年。”随着生意日渐稳定,他还拜师学艺,推出了江苏名吃“黄桥烧饼”,“一个烧饼6毛钱,便宜又好吃,可别小瞧这烧饼,我们全家就靠这养家呢。”王后平笑着说,“很多人说四方路、黄岛路这一带没落了,但我感觉人气还是挺旺的,特别是有特色的小吃、小东西什么的,我看好多个摊前还要排队才能买得上呢。”另一个吸引王后平的地方就是这里摊位租金便宜,带固定门头的一年年租一万多元,而像王后平这样只是在固定门头前支摊的每月只需600元,一年7200元。

  凭着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手艺,王后平、胡霞两口子一年净赚七八万元,如今两人已在老家盖了两层小楼房,花了三四十万元。说起在黄岛路的生活,胡霞还是挺满意的。“在这一带做小买卖的除了山东省内各地的,就属我们安徽的多,我们得空不仅能一起坐下来用家乡话聊天,而且还能找到人一起打麻将。”胡霞说,在青岛生活了11年的他们已经把青岛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不过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在老家上学的儿子,“儿子从小就在老家跟奶奶生活,我想让他过来这边读书,但他和奶奶都不习惯北方生活,我们也没办法。不过每年暑假都会过来呆一个多月,平时只能打打电话,还是觉得挺亏欠儿子的。”胡霞说。中山路改造已经启动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好事,并不会为搬家一事而苦恼,只要买卖还能照干。

  场景三

  服装店铺忙“拆迁甩卖”

  出场人物:经营服装店的李女士

  “与城市共生的中山路是青岛的母脉,是青岛时尚繁华的街里,也是一条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齐名的商业老街……这条街上有你买第一个新书包的商店;有摆放着你第一块手表的柜台;有你与恋人约会的影院;有你举办婚宴的酒楼;还有你拍摄全家福的照相馆……”上述文字摘自青岛摄影家袁宾久于今年出版的影集《走过中山路》,今年50岁的他自小生活在中山路附近,有着浓到化不开的中山路情怀。“身着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楼”、“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一段段歌谣唱出了中山路曾经的繁荣。

  如今再走在潍县路、四方路等路上可以看到,道路两边商家几乎是清一色的服装店,经营规模较小,服装档次相对较低,服务大多定位在中老年人或者是儿童,相对时尚、高端的品牌很少。由于拆迁消息已发布,很多商家直接打出了“拆迁甩卖”的招牌,有一部分商家已经关门。记者上周末,随意走进其中一家女装店,店内三四拨客人,店家忙得团团转。“今天已经卖了五六千块钱,我看大家都是冲着拆迁甩卖过来的。”店主李女士说,要不是因为拆迁甩卖,平日里一天卖出一千块钱都很难。作为已经在此开服装店8年的老商户,李女士有说不出的感情,“你别看中山路、四方路一带门头小,还有点破,但却是外贸服装鞋帽聚集区,很多都是品牌货,每家店都有不少回头客。就是这两年淡下来了,东部、北部商圈升级换代得快,吸引年轻人的眼光。我们这边喊了多年改造没动作,流失了不少商户和客户。”李女士说。

  如今拆迁就要启动了,李女士也开始犯愁。“潍县路要拆,我们想在周边找个店,但每个店人气都要靠养。就怕刚搬过去不久,边上也要拆迁。”李女士说,实在不行就简单维持一下。“中山路此次改造的目的是为了重振,我们还是很希望经过这次改造,能提升一下周边商家的档次,吸引更多的人流过来消费。”(记者 孙静芳)

    【延伸阅读】延安路旧城改造项目变身新型社区 172户居民将回迁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