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黄岛老水渠被认无价值面临拆毁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12-21 05:36:01 字号:TT

挖掘机开近引发众人关注 当地政府将邀请文物、规划、城建等部门专家进行论证

挖掘机开近引发众人关注 当地政府将邀请文物、规划、城建等部门专家进行论证

核心提示

  随着黄岛区南岛居民安置区项目的开工建设,位于工地之内的鹿角湾渡槽也面临着是拆是留的争论,不少上了岁数的老人都希望能完整地保留,而年轻人则认为没什么价值,拆就拆了。昨日,记者现场探访看到,在这段近40年历史的高架渡槽旁,挖掘机正在施工,这个曾经的“灌溉功臣”孤零零地伫立在工地边上。近期,当地政府将邀请文物、规划、城建等部门的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论证。

  反映

  废弃水渠可能要拆掉

  “最近,位于鹿角湾社区东侧的高架水渠被围挡围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要拆除,这段渡槽早就废弃不用了,这些年来一直孤零零地伫立在这里,它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如果拆了,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昨日,家住黄岛区薛家岛南营社区的刘建陆向记者反映,城市里新建筑越来越多,老物件越来越少,如果有可能的话,高架水渠最好能保留下来,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高架水渠通常被称作“渡槽”,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词非常陌生。但是,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渡槽用于引水和通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此指引下,全国大兴水利,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兴建。这些离地高达十几米、长达数千米的水利建筑,被称之为“人工天河”、“水利长城”。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包产到户及科技的进步,农田水利灌溉、民用饮水方式不断得以改善,渡槽的运水功能逐渐被削弱甚至被替代,如今绝大多数已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探访

  拉起围挡开来挖掘机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黄岛区薛家岛街道鹿角湾社区东侧的薛渔路上,原本伫立在杂草堆的渡槽被一圈灰白色的塑钢板围了起来,荒芜的空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不远处的挖掘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工地中间位置挖出了巨大的地基基坑。

  记者注意到,渡槽最高处离地面约有5米,有台阶可直接到达顶部。记者数了数,共有40级台阶,其中最下面的两级台阶及最上面的一级台阶因为常年受损已无法使用。记者沿着台阶而上,由于两边没有扶手,上到一半时就感觉到腿脚发软,又小心翼翼地退了下来。渡槽旁的荒草已经被清除,堆放着大型机械开挖出来的碎石块。

  这段渡槽全长400米,宽65厘米,渡槽的东端直接伸入到鹿角湾社区的农田,由于现在已经丧失了灌溉的功能,里面存了不少垃圾和脏水。槽口处每隔一米就横着一根水泥梁,槽内长满了荒草,破败的水渠静静伫立在那里,跟对面的唐岛湾南岸公园形成强烈的反差。

  “前段时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们共调查登记了不可移动文物56处,其中新发现49处中就有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鹿角湾渡槽。”昨日下午,黄岛区文管所文物保护专家告诉记者,鹿角湾高架渡槽位于鹿角湾社区东侧,长约400米,最高处约5米,宽65厘米,为混凝土结构,属于近现代水利设施及附属物,是当时薛家岛公社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这段渡槽是人民公社集体化的产物,所有权为集体,目前已经无人使用,建筑模式及用途都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该专家介绍,这段渡槽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薛家岛公社出资修建,水源主要从丁家河水库和鹿角湾附近的大口井引水,灌溉土地1000多亩。90年代初期,丁家河水库改为向城区供水,已无水源供给灌溉农田,又因土地承包给个人,没有专人管理,渡槽也自动废弃。

  记忆

  薛家岛公社集资修建

  今年60岁的鹿角湾社区居民薛善加一直住在渡槽附近,他见证了渡槽从开建到辉煌再到没落的全过程。据薛善加介绍,老薛家岛的居民大多过的是靠海吃海的生活,因为此处多山,不适合耕种。但鹿角湾社区、刘家岛社区一线是个例外,这里有大片的耕地,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农村有耕地意味着有粮食,尤其是过大集体的生活,因此当时的薛家岛公社非常重视这里的粮食产出。但此处又是一个贫水的区域,为了保证粮食产量,1975年,当时的薛家岛公社集资修建了这段渡槽。

  “渡槽修完,村民都非常高兴。每年到春旱的时候,生产队就会用柴油机从存水的大口井中将水抽到水渠中,通过水渠流到地里,村民就不用挑水灌溉了。1982年大包干之后,水渠就废弃了,成了村里很多小孩爬上爬下玩耍的地方了。”薛善加说,很多当地老百姓都对这段渡槽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保留下来。

  话题

  老水渠是否拆存争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有着近40年历史但早已经失去灌溉功能的渡槽似乎也到了“穷途末路”,但对于渡槽的去留,当地村民也存在着争议。

  “虽然这段渡槽曾是附近几个村子的灌溉功臣,但是现在种地的人家少了,用不上了,这种渡槽也早已经过时了,但它已经在这里快40年了,现在也成了薛家岛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拆掉了心里真是觉得挺可惜的。”57岁的薛宗长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上了岁数的老村民一提起这段渡槽要拆,都露出惋惜之情。与这些老村民相反的是,村里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这里要盖楼了,眼前横着这么一个5米高,400米长的“柱子”肯定不行,而且这段渡槽既不是文物古迹,又没有实际用处,早就应该拆了。

  说法

  薛家岛街道办:

  是拆是留目前尚无定论

  “这里将要建设凤凰岛特色旅游小镇暨南岛居民安置区项目,鹿角湾社区以东,规划为多层安置楼,路北侧为高层安置楼,用于安置渔鸣嘴、顾家岛、董家河、施沟、石岭子、刘家岛、鹿角湾及竹岔岛八个社区2000多户居民。”昨日,薛家岛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渡槽虽然处于工地围挡的范围内,但并不处于项目的核心位置,目前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没有采取任何人为的破坏措施。“现在这段渡槽是拆是留,还没有定论,我们近期将邀请文物、规划、城建等部门的专家对此进行论证。”该负责人表示。

  黄岛文管所:

  算不上文物但尽量保留

  “普查时,我们发现这段渡槽因年久失修有些腐蚀,但总体状态较好。”文博专家、黄岛文管所馆员李居发说,渡槽的北侧是唐岛湾、南侧是大海,地势东高西低,北侧位于薛家岛连接渔鸣嘴的环岛路上。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当时普查组给出的建议是 “该渡槽处在城市开发的地段,已失去灌溉的作用,已无保留价值,可作为资料留存”。

  “目前,鹿角湾渡槽仅作为文物普查登记,并没被列为区级或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但作为文物工作者来说,当然希望这段承载着很多当地老百姓记忆的渡槽能尽量保留下来。”李居发说,另外,在红石崖街道后杨社区东侧还有一段渡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该渡槽绕公路、村庄而行,气势宏伟壮观,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相比较红石崖这段渡槽比鹿角湾渡槽更有保留价值。

  党校教授:

  可以有选择地保留利用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渡槽凝聚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服务民生的精神,它是一种历史景观和文化的遗存。“可以这么说,现在的不少水利设施还是吃当年的老本。”刘文俭说,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没人再修水利,这些渡槽就逐步地被废弃了。“渡槽是一套系统的水利工程,有地下的、空中的、过山的,40年过去了,不少渡槽已经年久失修,也没有水库引水了。”刘文俭说,渡槽的作用不仅在于它对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是中国社会主义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并不是所有的渡槽都要保护,可以有选择性地对一些外观漂亮、系统的渡槽实施保护。”刘文俭说。(记者 刘海龙)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