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人大常委会委员:30年后中国可进入福利社会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1-20 15:47:11 字号:TT

 郑功成 1964年生,湖南平江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国务院首届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等。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项目研究的首席专家。出版过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文章约400多篇,多篇政研报告或文章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郑功成 1964年生,湖南平江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国务院首届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等。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演讲人:郑功成 时间:4月23日 地点:中央党校

  社会保障改革是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的领域,因为它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确实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并积极、理性地推动这一制度的健全与持续发展。借此机会,我讲四个问题。

  社会保障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系统及商业保险、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构成。

  一般而言,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生活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

  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系统及商业保险、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构成。其中:社会救助旨在免除国民生存危机,保障起码生活,它被看成是政府的当然责任;社会保险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旨在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增进劳工福利,它建立在劳资分责、政府担保的基础之上;社会福利则是实现全体国民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在这一体系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及相关社会服务等构成了支撑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骨架。

  回顾中国历史,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历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是以救荒措施废驰下的大灾荒为背景,以抢米抢粮为前奏,结果是社会大动乱,甚者导致朝代更迭,这几乎是中国历史的公例。当然,也有例外,如唐代贞观年间亦发生过天下大旱,但因仓储后备等救荒措施得力,灾害频发并未酿致社会动乱,反而成就了强盛的贞观之治。因此,历代统治者凡重视保障民生并建立完备的救荒措施者,即使遭遇大灾,也通常能够消灾化险、转危为安。

  纵观世界,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王朝制定《救贫法》,政府开始依法承担救济贫民与流民的责任,虽然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英国却终究渡过了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难关,并在十七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

  1883年,德国在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主持下首创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有效地化解了劳资之间的尖锐对抗,迅速促使处于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德国成为强盛之国,120多年来始终维系着德国的强盛,即使近年遭遇欧洲债务危机,德国也风景甚好,这就是德国人为之自豪的“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模式”的功效。

  1935年,美国在遭遇全球经济大危机并导致国民经济几乎崩溃的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推动制定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由此确立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迅速成为治愈美国危机并维持其强盛的良药。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率先建立福利国家并风靡西方世界,同样促进并维系了包括西欧、北欧等国家在内的长久繁荣。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制定“保险六法”、“福利六法”,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成为其经济迅速起飞的重要原因。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自1970年代后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近十多年来更是推崇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方略,其以国土面积窄小、资源贫乏的条件而成为先进国家,等等。

  从英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到美国、日本、韩国等的发展实践,可以发现社会保障与国家兴盛的关联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事实上存在着一种正向的相关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系,便不可能有持续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更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和谐的发展。即使是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如果忽略社会保障,放任贫富差距扩大,同样会陷入深刻的社会危机。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凡是追求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为世界所公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已经确立,但也面临着从外向依赖型经济向稳定的内需驱动型社会转变、从依靠低劳工成本优势向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发展失衡格局向全面协调均衡发展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转变的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除城乡居民的生活后顾之忧,保障全民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和具有长期稳定的安全预期,显然是应对上述挑战并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