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维权频道> 青岛维权新闻 > 正文

招聘会150人有120人是托儿 会议实为敛财工具

来源:大众网 2012-10-29 10:24:46

    这两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兼职——“开会充场”,说白了就是当“会托”。在不少网站上都有此类信息,寻求开会充场面的人员。酬劳有多少?目前的“行情”是开两个小时会,给50元。

    花钱找人充场面,看起来是自欺欺人 ,可是,记者通过暗访,揭开了这背后的利益链。业内人士表示,寻人充场面的多数商务讲座或论坛,是会议组织方做给客户看的,营造出一种组织很成功的假象。然而,这种劳民伤财的“欺骗会”,到底有多少存在的必要?

    网上招聘 开会充场面,2小时给50元

    “招聘兼职,会议充场,本公司招听讲座人员,听讲座不花一分钱,只要人过来就行,现场有礼品赠送。”

    招聘兼职人员在网络上比较普遍,但是听讲座还能有钱拿,就有点稀奇了,“酒托”“婚托”听说过 ,“会托”这个词听起来还挺新鲜。

    10月23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联系上招聘“会托”的负责人,“先把你的姓名、电话发过来吧。”负责人对于此类业务显然非常熟练,记者将电话发送过去后,对方让记者等通知。

    10月26日,记者接到陌生电话,“您是在网络上报名参加会议的吗,我们的会议时间确定了 ,初步定在这个星期六的下午,长达两个小时,请问您有时间过去吗?”记者表示可以,由于在外面,不方便记下会议时间和地址。对方说:“ 我们现在是挨个打电话通知,我们待会儿还会群发短信,因为怕短信接不到,所以先打电话通知一声。”

    提及参加会议的流程,对方叮嘱说:“我们和其他公司合作举办活动,我们的工作是负责找人参会,会议之前一定要到签到处签到,这样我们才能确定人是不是来过 ,会后直接就可以走了。”至于报酬,对方回复说:“我们大概会在下周一或者周二,核对名单,然后逐个发放50块钱的电话费。”

    对方称自己姓董,“如果事后没有充话费的话,可以拨打电话找我。”

    这位姓董的工作人员反复叮嘱记者:“你到了后,可能会有人调查你是怎么过来的,你就说是在网上看到后过来的,千万别说自己是来充场面的,不然合作方知道后不太好。”

    记者挂断电话后查询这位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号码注册地是在上海。在10月27日会议举办之前,记者接到四条短信,提醒记者准时参加,并附带现场会务人员的联系电话。

    探口风

    对方急着凑人数,怕被开除

    为了充分调查这个行业,记者在网络上又找到了一些招聘“会托”的负责人咨询相关事宜。

    “你们不会是搞传销的吧?不会去了不让回来吧?”记者问。

    “5星级酒店,150多人参加,绝对不是传销,一来免费,二来不会卖任何产品给你,下周一肯定给你充50元话费。”一位负责人说。

    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活动有150多人参加,所以办一次要策划很久,让你的朋友一起报名吧,说清楚待遇和注意事项。”听到自己的朋友也可以参加,记者顺势问道:“你们还需要几个人?”

    “我们这边女的名额满了,男的还需要很多,有朋友要来的话,把姓名、年龄、手机号先发给我,我要打印签到表,不要提话费,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对理财感兴趣才来的。”对方似乎很着急,并央求说,“多介绍一些哥哥过来捧场,如果男的名额没满,我就要被开除了。”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对方曾经多次提到“中介”一词,当记者表示自己有些朋友可以一起参加时,对方显得比较警惕,并质疑记者是不是中介,可见组织“会托”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当记者问对方是不是中介时,对方的回答同样斩钉截铁:“不是”。

    为了测试对方是否急于找人,记者故意告知对方找到一个女生,对方回复说:“想去的话说清楚待遇,注意事项,如果她接受就一起去吧。”

    当记者说希望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时,对方说:“先帮我多介绍一些人吧,反正我有你的联系方式,以后有讲座,我会第一时间联系你的。”

    记者暗访

    来当托儿的多是大学生

    10月27日下午1点 20分,当记者匆忙寻找海尔洲际酒店的时候,看到不少年轻人也在四处打听。当记者走向一位泊车员打算询问酒店位置的时候,还没等记者张嘴 ,泊车员就一脸烦躁,用手指了指旁边,“到海尔洲际酒店是吧,那边是正门。”随后,这位泊车员告诉记者,半小时内已有二三十个年轻人找他问路了。

    进入大厅,记者看到了一家网站设置的签到台,对方要求记者留下姓名、电话和邮箱。签到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听讲座要到银河厅。

    在银河厅门口,站着一位年轻人,他的衣服上有相关 LOGO ,看得出来,他就是会议的工作人员。“签到吧。”见到来人,他总会过来招呼,“你是通过我们发送短信前来参会的吗?”

    言下之意就是——“你是通过网络招聘来的‘会托’吗?如果是,就签名,留下手机号码,到时候我们给你充话费。”

    签名时记者发现,虽然这个小型会议室,最多也就能容纳不到200人,但是,其中的托儿着实不少,因为签到本已经用掉了好几张纸。

    签到后,那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去随便坐就行。”进了会议室,记者才发现 ,会议室内已经摆满了椅子,像是一场盛会 。

    现场不但有会议工作人员过来服务,还有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服务。可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请人来撑场面?这会开得有什么意义?

    为了调查清楚参会者到底有多少人跟记者一样是托儿,记者先和身边的一位年轻女孩聊了两句。

    “我对理财感兴趣,才来听这个理财讲座的。”当记者问她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有这么一个讲座时,女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记者知道,这个答案是招聘会托的人告诉她的,因为,他们也曾告诉记者,“一旦有人调查,一定不要说自己是托儿,更不要提50块钱的事,而是要说对理财感兴趣。”

    “我跟你一样,我也是来充场面的。”听到记者的回答后,这名女孩笑了笑,“我和妈妈在这里逛街,反正没事,就带着妈妈一起来了,坐两个小时休息一下,还能赚100块钱,不错。”

    和她聊完天后,记者又问了身边几位参会者,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记者身边的几个人竟然全部都是托儿。现场多是大学生,还有些穿着时尚、看起来像白领的人。

    讲座的内容是:“解密美国QE3新政孕育的全球投资新理念与新机遇”,这个话题,普通市民不好理解,那些大学生能听懂吗?

    为了摸清状况,记者假装上厕所出去了一趟,回来之后,发现座位已经被占,如此一来 ,记者正好在会议工作者的帮助下,又转了一圈,找到了一个空位。这一次,记者身边是个大学生。

    简单聊了几句,他也是托儿。“听不懂,就是冲着50块钱来的,还有小礼品。”这位年轻人说。当记者打算再询问几个人时,却发现他们都在打瞌睡,显然,讲座内容并没有引起他们的任何兴趣。甚至在演讲者提问时,只有两三个人在回应他。

    随后,记者简单数了一下参会人数,有150多人。

    背后利益链你看清———

    1、主办会议的是一家网站,这家网站有不少客户,就是那些在网站投放广告的个人或者公司,这些客户养活了这家网站。

    2、为了赚到更多的钱,网站自然要举办各类活动,从自己的受众中为客户寻找“摇钱树”,推广客户的产品。

    3、为了营造出该网站在行业中影响力巨大、一呼百应的假象,他们只有寻找很多人来充当会托。

    4、网站收了客户一大笔钱,拿出来一小部分雇了托儿。那些会托,无非就是过来充场面的,赚点辛苦钱。

    5、然而,在所有听讲座的人当中,还有30多人是网站的受众,也就是他们的目标人群。哪怕一个受众用了客户的产品,就会有比举办这次讲座多数十倍的收益。

    特写

    同宿舍的五个人组团听讲座

    在听讲座的人中,有一个小团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五个年轻人,看起来是大学生。会议结束后,记者和他们聊了起来,证实了他们的大学生身份。

    “今天是周六,宅在宿舍里也没有什么事 ,不如出来赚点小钱 。”大学生小刘说,他们宿舍也不是第一次集体出动前来充场面了,“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上网看到招聘充场面人员的小广告,当时 , 大家都不相信,他一个人去了,后来他就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由于每次都会给充话费,导致他的手机话费根本用不完。所以,我们都很羡慕他,没有别的事就一起出来充场面了,反正也就浪费两个小时的时间。”

    当这位同学说“浪费时间”时,他的一个同学反驳道,“怎么能说是浪费时间呢,我感觉每次参加这样的讲座,我都能学到一些东西,现场还有小礼品可以拿,何乐而不为呢?”

    按照他们的说法,大学生参加类似的讲座应该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他们非常乐意,不过,他们也表示,有时候招聘兼职的人会问他们的身份 ,“有些时候,对方不允许我们去。有的时候,我们只能进入待定行列,如果他们实在凑不起人来,才会跟我们联系。”

    追问

    150多人开会,120人是托儿

    10月28日,为了询问报酬的事情,记者拨通了最开始联系记者的那位负责人董女士的电话,接通电话后,对方称自己并非董女士,而是王女士,记者的第一感觉是上当受骗,50块钱不可能拿到了,但是当对方听到记者咨询报酬时 ,这位女士马上说,自己现在在济南,“我们先在青岛办一场,然后再到济南办一场,最后回到公司总部上海,对参会的充场人员的名单进行核对后,再把电话费一一打过去。”

    下面是记者和这位女士的对话,据对方透露,实际参会人数150多人,现场大约有120人是“会托”。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这边参加讲座的。

    王女士:那个讲座不是已经结束了吗?

    记者:这个我知道,我是想问一下话费什么时候能充好。

    王女士:下个周一或者周二,现在我们还在济南,晚上我们会赶到上海。

    记者:你们公司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活动?最近有吗?

    王女士:我们公司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活动,最近没有了,我们也要等通知,下次有再找你参加吧。

    记者:全国各地吗?

    王女士:是的。

    记者:你们主要做什么?

    王女士:我们主要是做外汇、黄金的,跟理财有关,你昨天不是听讲座了吗?

    记者:是的,听得云里雾里,没怎么听懂 。

    王女士:他讲得比较深一点,客户要求的。

    记者:讲师不是你们公司的吧?

    王女士:不是 ,他是银行的。

    记者:办的讲座,我们也听不懂 ,这不是白讲了吗?

    王女士:那边也是有客户存在的,但不是很多,所以需要充场面的人过去。

    记者:那里面其实也有听得懂的人,是吧?

    王女士:客户大概有三十多人,其他人都和你一样(是充场面的)。

    行业揭秘

    这种会议其实是敛财工具

    150多人开会,竟然有120人是托儿,开这样的会议,还有什么意义?这不就是浪费资源吗?

    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找到了北京一位网站的经理,他坦言,他之前也做这样的会议。

    首先,他跟记者讲明会议的人员构成。主办会议的是一家网站,这家网站是一个理财行业的网站,这家网站有不少客户,就是那些在网站投放广告的个人或者公司,这些客户养活了这家网站。为了赚到更多的钱 ,网站自然要举办各类活动,从自己的受众中为客户寻找“摇钱树”,推广客户的产品。

    为了营造出该网站在行业中影响力巨大、一呼百应的假象,他们只有寻找很多人来充当会托。

    从这个层面来看,网站是在欺骗他的客户,也就是说,收了客户的一大笔钱,拿出来一小部分雇了托儿,看上去,客户派出的讲授人员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然而实际上不是这种情况,毕竟,在所有听讲座的人当中,还有30多人是网站的受众,也就是他们的目标人群。”这位经理表示,很多时候,哪怕一个受众用了客户的产品,就会有比举办这次讲座多数十倍的收益。

    “所以说,那些会托,无非就是过来充场面的,为了让讲课的人更有激情,让组织讲座的网站更有面子,显得网站影响力巨大。当然,这也是网站给其他客户看的成功案例,是他们继续赚钱的工具。”

    记者手记

    这种会要开到什么时候?

    通过业内人士讲解,记者明白了这个行业的利益链。不得不说,这里面有欺骗的成分,会议的组织方无疑是在欺骗客户,否则,他们也不会一再叮嘱“如果有人调查,一定不要说50块钱的事,只说对理财感兴趣就行了。”

    但是,这也不是完全的欺骗,因为网站的客户给网站的受众讲课,起码,这些参会者中还有部分是真正的受众。只是,他们不知道,受众的数量“缩水”了这么多。

    办讲座的网站赚取了大部分利益,会托赚了点辛苦钱。这些钱,都来自网站的客户,这是他们为了赚取更多利益 ,打的一个变相的广告。

    不得不说 ,眼下到处都在开会、举办讲座,五星级大酒店的会场也通常不会空着。在这些会议中,真正对会议内容感兴趣的、能听懂的人少之又少。可是,如果充场面的人不在,会议就变得场面小,没气势,赚不到大钱。所以 ,充场面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会议要开到什么时候,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

-

投诉电话:0532-82870000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上班族被份子钱逼成月光族 朋友嫌少关系僵
下一篇:苹果iPhone内置软件被曝涉黄 可找到色情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