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22日中山路周边私家车禁行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9-21 07:21:00 字号:TT

22日为世界无车日 中山路周边划为无车区

22日为世界无车日 中山路周边划为无车区

   明天是“世界无车日”,有车一族放下你的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吧。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倡导人们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并在当天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和示范活动。据悉,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为确保无车日期间市民正常出行,对当天的营运安全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全面部署,调整了运行班次,加大了发车密度,将能加

大10%以上的运力,让更多市民放下私家车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同时22日上午,中山路及周边将划定区域作为无小汽车区,实行交通管制,小型车辆注意绕行。

  倡导:

  4种绿色出行方式

  据悉,城市“无车日”活动举办的目的之一是号召公众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鼓励人们尽量选择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

  前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倡议下,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社区积极开展无车日相关活动,在学校、旅游景点、商场、街道社区张贴宣传海报,公交运营企业检查完善全市公交线路和公交专用车道的标志、标线,修补更换不清晰的标志、标线,检查完善公交站牌,修补更换不清晰的公交站牌,并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及时增加、开辟或延长公交线路。

  交运温馨巴士公司组织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和公交站台向市民发放“城市无车日”倡议书,号召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节约能源,自觉减少能源消耗;尽可能减少私家车出车量,降低尾气排放量,创造绿色出行环境,注重健康,多锻炼,适当采取步行、自行车等方式出行,让“无车日”不再只是一天活动,而是一种觉悟。

  措施:

  加大公交车运力

  昨日,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无车日”期间的主要出行工具,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他们提前多次调研,并对所有公交车进行了安全例检。“无车日”当天是周六,客流量肯定会增加,因此将公交车增加10%以上的运力,保证市民出行,为防止出现乘客长时间滞留现象,青岛公交集团将积极做好火车站、中山公园、长途汽车站、五四广场、市政府、城阳长城路等重点站点和崂山区、城阳区及高新区等有关线路的车辆调配,及时输送乘客并保证上述线路末车不甩客。

  据悉,活动当天,公交集团在天泰体育场、市政府、台东等设置7处咨询点,疏导客流,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并深入车站、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无车日宣传,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征求市民对公交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公交线路布局和运力分布,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据悉,交运温馨巴士也将在“无车日”当天增加营运车辆,加大发车密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输能力,确保当天市民出行便利。

  中山路明划为无小车区

  相关链接

  记者了解到,9月22日上午7时至11时,将在中山路及周边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无小汽车区,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以及消防车、急救车、婚丧车等特种车辆开放。环保部门将在划定的无车日示范区对有关空气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平时检测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

  另外,无车日当天,在青岛五四广场至第一海水浴场之间,将组织实施“第14个世界无车日绿丝带青岛在行动”健步行活动。

  声音

  政府机关:

  尽可能封存公务车

  市机关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针对今年的 “无车日”活动,他们已经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无车日”当天,尽可能封存公务车,同时倡导工作人员停开私家车,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即便不是‘无车日’我们也要求机关公务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定使用公务车辆,倡导工作人员少开私家车,上下班乘坐班车和公交车。根据我个人观察,目前市政府机关大楼选乘班车上下班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春节前,我乘班车时大多数人都能有座位,目前班车上站立的工作人员已经很多了。”该负责人表示。

  私家车主:

  盼公共交通更便捷

  “关爱城市,绿色出行,在无车日当天,我会选择停开一天私家车。”记者随机采访市民了解到,对于“无车日”活动,绝大多数私家车主表示会积极响应。但在提到城市环境和交通时,大家都表示,在人们尽量少开私家车的同时,也希望城市公交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更高,更快捷。“我现在就希望地铁能尽快开通,那样我上下班绝对不开私家车了,因为现在不仅油价高,道路还拥堵。”家住李村的市民孙女士表示,人们开私家车主要是为了出行便捷,如果公共交通能让大家更满意的话,估计不是“无车日”,也会有不少市民停开私家车。(记者 吴帅 刘延青)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