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港120周年 探寻青岛港核心能量
青岛新闻网
 

 

“在买张火车票都要托关系的纷纭万象之中,青岛港这片纯正的沃土尤其显得珍贵。 ”庄开宇这样理解自己的企业。

王信友说,这里的人际关系很单纯,让想干事创业的人能够心无杂念地积极工作,努力奉献。

 

【青岛港话语:我看到了一个精忠报国、顶天立地的国企,这是我们书生报国的理想所在!(庄开宇)】

人才是社会前进之轮,人才是企业腾飞之翼。

庄开宇,浙江大学博士一毕业就来到青岛港并扎根下来。他说,需要博士并开出高工资的企业有很多,但是青岛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信任留住了他的心。进港第一天,港口领导就开着车带他看了两套房子,说,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你可以从中选择一套。进港不久,领导就让他挑大梁,把集装箱计划实时控制系统这个需要巨资支持的课题研究任务交给他。

“这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知道,作为企业一把手,拍板支持我的开发项目,是要冒风险的。”但是,青岛港以海一般的胸怀,信任他,支持他,这份厚爱,让他必须全力以赴。

“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2005年,王信友辞去省级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来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实训中心主任。在这里,他走到了自己事业的制高点。“我进入青岛港不到7年,完成科研课题二三十个,出版了3本专著,所取得的成果,比此前20年的总和还要大。”

在青岛港,无论你是农民工还是普通工人,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博士生还是转业回来的退伍军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进青岛港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干活,而是先“上课”。

青岛港投入上千万元,组建了9个专业化实训基地,年年组织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参加集团、公司的技术大比武和基层队伍的技能竞赛。经过培训,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涌现了3000多名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过去青岛港77%的员工、1.2万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现在的青岛港,由5000多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构成了高素质员工队伍。

青岛港的干事创业精神,不仅体现在一线工人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也通过上下一体的言传身教,带动了整个体系的不断创造,追求卓越,永不止息。除了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青岛港也通过高效快捷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因而,企业和其中的人像永动机一样,充满了青春和活力。

这是青岛港魅力,也是破解青岛港之谜的钥匙。

>>>>>>点击进入:庄开宇:在港口找到扎根沃土的博士

>>>>>>点击进入:王信友:让职院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页面功能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