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成蛟龙号老家 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鳌山湾(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7-20 06:08:24 字号:TT

青岛成蛟龙号老家

青岛成蛟龙号老家

  7月16日,很多青岛人的目光都在盯着——顺利完成7000米深潜任务后、返回青岛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奥帆中心码头一时间人头攒动。也许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知道,命运的羁绊让这艘创造历史的深潜器与蓝色硅谷牢牢地拴在了一起,“蛟龙”号的“快乐老家”——国家深海基地已经落户鳌山湾。

  “要把国家深海基地建为国内深海科学研究、深海技术装备的试验、研发提供面向全国的全开放

的公共平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保华对记者说。

  深海基地落户“柴草之间”

  在即墨鳌山卫向阳村的一片海湾上,有两座并不起眼的小岛,因为岛屿面积很小且生长着很多低矮灌木和杂草,附近村民经常上去打草砍柴,后来干脆起名草岛和柴岛。而随着蓝色硅谷建设规划的出台,这两座默默无闻的小岛突然声名鹊起,举世瞩目的国家深海基地项目最终选址在两座小岛之间的海域,而这两座小岛也将分别成为深海基地的海洋实验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

  日前,当记者来到这片波澜不惊的海域时,眼前还是一片荒凉。“到目前为止,国家深海基地的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预计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动工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办公室主任李直东介绍说,国家深海基地一期工程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鳌山卫,总投资4.95亿元,占地面积390亩,海域使用面积62.7公顷,总建筑面积35076平方米。

  李直东介绍说,到2014年,国家深海基地将基本建成,届时“蛟龙”号就可入驻基地。从长远来看,深海基地将负责我国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环境观测等活动的组织实施,为深海资源开发提供运行保障;负责深海调查船舶、重大装备等支撑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和集中管理;组织开展我国深海技术、装备购置、研发和仪器设备海上试验;负责潜航员和重大装备操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开展深海科学与技术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

  规划“一心三轴八区”

  李直东介绍说,深海基地采取“一心、三轴、八区”的分区原则,对整个基地进行功能划分。“一心”是指南北中轴与东西轴线的交点,位于整个基地的中心,是全区的标志和统领性位置;“三轴”是指东西、南北方向三条贯穿整个基地的规划轴线;从使用功能上,整个基地分为综合科研办公区、维修保障区、码头作业区、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科研仪器试验区等八个功能分区。

  建成之后,“蛟龙号”就可以停靠在码头作业区。此外,一艘新的深潜器母船和一艘新的远洋调查船也正在建造中,未来它们都将停靠在深海基地码头。而在科研仪器试验区旁边,则是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建成后这里是对外交流、科普及培训的地方。对于“蛟龙号”的未来安排,李直东介绍说,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大洋协会将牵头组织开展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对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等重要装备进行进一步技术完善,更加成熟后再交由国家深海基地业务化运行。

  助力“蓝色硅谷”建设

  “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占整个海洋的49%以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保华表示,深海调查研究表明,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能源和生物资源,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的重要舞台。而随着国家深海基地项目的逐步展开,中国也将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深海技术支撑基地的国家。

  “对于蓝色硅谷建设,深海基地将提供高端、强力的科技研发支持。”李直东表示,未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以国家深海基地完善的研发条件、基础设施和技术队伍为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共同组成产、学、研、用联盟,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海技术创新平台和海洋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青岛深海技术研究院——深海技术装备孵化器,助力“蓝色硅谷”建设。(记者 官华晨 摄影报道)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