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网曝云南官员指信访者一半是精神病回应称误会

来源:生活新报-- 2012-07-12 15:58:11 字号:TT

公安副局长微博被转 “上访者一半是精神病人”

  微博截图

  公安副局长微博被转 “上访者一半是精神病人”

  说话不负责?被断章取义?

  “公安局长:上访者一半是精神病人……”这是7月10日,网友朱顺忠发出的微博,随后引来网友的强势围观。截至昨日17时许,该微博已被转至多个论坛,引起了一场争议。随后,引起争议的微博主人张松表示,其当天接待的上访者确实有精神病人,由于其没说清,所以给大家致歉。对此,红河州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表示

,希望网友“不要每句话都揪住不放”。

  网曝

  副局长:上访者一半是精神病人

  前日17时许,网友朱顺忠在微博上称,“张松是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公安局副局长,他今天值班接待上访群众。他发微博说:(上访者)有一半是常访的精神病人……有(人)质疑其用语时,他回复称:我说的那些确实是,我们有他们的鉴定。”

  在这条朱顺忠所发的微博下,贴出张松的原微博截图,其内容是“今天是值班第二天,是局长接待日,一早就接待群众,人来的不少,但分类处理就快了,有一半是常访的精神病人,这些安排工作人员好言劝走;有二个不属于我们管辖的,介绍他们到管辖单位反映;属于我们的认真接待,做好记录,交办给下面单位办理,办理情况上报和反馈给当事人,才用了二个多小时就办完了。”

  该微博一发,首先引来了网友一片骂声,网友纷纷质疑张松对上访群众“精神病”的说法。截至昨日17时许,该微博已在多个论坛被转,近两千网友进行了转发和评论。而根据认证资料显示,朱顺忠(朱凯琪)是著名媒体人,知名学者,前南方都市报、大河报记者;《长城月报》前总编辑。

  当事副局长

  是否还用微博 “现在也不知道”

  当微博被大量转发后,张松将微博的原文删除。当晚23时许,网络红人“边民”评论,张松的微博原文,被朱顺忠去掉了“今天”二字,被扩大了外延,“这叫偷换概念,有错的是记者,不是张警官。”该评论一出,不少网友一时间又纷纷质疑“朱记者”断章取义,对张松一边倒的“质疑”有所改变。

  昨日8时许,“警察张松”在微博上对此事作出了回应,“昨天我发了一个接待信访人的贴子,因为我分管信访工作五年了,昨天来的三个信访人是我经常接访的,他们确实是精神病人,我们都是好言劝走。由于我没有说清,让大家产生了误会,在这里给大家致歉。我申明我没有岐视信访人的意思,多年来我一直尊重信访人,认真解决他们的诉求,欢迎大家以后监督我的工作。”

  与此前网友的强势围观不同的是,截至昨日17时许,这条微博仅被转发和评论60余次。昨日18时许,记者联系上了张松本人,他表示,自己已经在网上作出了说明,对于以后还会不会继续使用微博和网友进行交流,“我现在也不知道。”他说。

  伍皓

  希望网友和民众多些宽容和理解

  实际上,尽管“官员微博”属于个人,但由于微博主人的公职身份,大多数网友并不会将其内容和身份分开对待。昨日14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了红河州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他认为,在官员个人发表微博和评论时,比一般的网友要多注意些,要有舆论风险的评估意识,在一些用语上,事先要想到可能会造成的舆论后果,尽量让其在可控的范围内。

  “微博的特征就是碎片式的交流方式,尽可能在有限的字数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微博不适合连载,连载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他表示,官员个人的态度不能作为职能部门的态度,官员可以在微博上表现个性,网友和民众对此也要正确看待,要有宽容的态度,不要每句话都揪住不放,否则官员在微博上一句无心之语,会让很多官员对微博望而却步。“微博是官员和民众一种直接对话的交流平台,在微博上能直接沟通。”伍皓认为,对于微博的言论不能要求是作报告。

  对于“张松微博”一事,“宽容是比较高的,张松对待这件事态度非常好,也很理性,能及时理性地作出解释和道歉。”伍皓说。

  争议

  质疑

  “爱上美男的鱼”:现在上访都这样处理,分派到各级,经常一件小事要处理两三年以上,还没有结果,老百姓基本等于没有投诉的地方。身为公众人物,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要对得起网民的信任,绝对和极端的主观判断和言论是大忌。

  “远人公益”:假设上访者中真有一半人是常访的精神病人,那么,有没有调查过,到底是因为他们得了精神病,才常上访?还是常上访把他们搞成了精神病?

  “七月四日公民独立日”:这人说的是实话,大家不要怪。如果上访能解决问题,还要法院干什么?即使上访受接见,依然是发回重审,结果是罪加一等;二者,上访量是考核下级的政绩之一,与自由上访权利相左,这矛盾的原因何在?又有什么结果呢?

  “风闻言事”:看了这帖子,我感觉很奇怪,中国的精神病人为何都爱上访?更奇怪的是,接访的为何都爱给上访的做精神鉴定?请教高人指点。

  支持

  “边民”:张松警官的原文意思是“今天接访的几个访民中有一半是精神病”。逻辑上,这叫“特称判断”,而朱记者去掉“今天”二字,也就是去掉限制词、定语,扩大了外延,变成全称判断,这叫偷换概念。有错的是记者,不是张警官。

  “吴开祥”:我觉得原帖也并无不妥,表达也还算清楚,某些人是不是有点借题炒作了。信访确实存在有精神病人常访情况,至于鉴定,应该有基于之前反常态的事例吧?况且不是由公安局直接鉴定的,更不是副局长说是就是,肯定在档的,当然最好作特别说明以防小人之心,愿信访工作顺利,切实核实并解决好民众反映的问题。

  “绿袖子”:被人抓了话把子,这下某些人又像打鸡血兴奋了,张松已经发帖道歉,何必再揪着不放。某些人别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没准私下里污迹斑斑。“上访症”只是精神病其中的一个表现,看者勿钻牛角尖就好!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