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青岛头条 > 正文

胶州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车一周年:人·生活·城市在变(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6-29 07:39:40 字号:TT

胶州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车一周年

胶州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车一周年

胶州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车一周年

胶州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车一周年

    “宁隔千山,勿隔一水”。百年来,4.2公里的隔水相望,一直在阻隔着西海岸发展。2011年6月30日,“南隧北桥”正式通车,青黄不接成为历史;紧接着西海岸经济新区成立并拉开建设序幕,西海岸中央商务区、中德生态园……一个个好消息相继传来,西海岸翻开新篇章。明天就是桥隧通车一周年的日子,回顾这一年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桥隧的

开通已深深影响了东西两岸的发展,在交通利好的带动下,我市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并逐步优化。

    桥隧· 交通格局篇

    家住薛家岛的68岁居民黄美兰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一趟市区,吃完早饭约着老邻居一起坐上隧道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团岛早市,买点新鲜蔬菜和海鲜,来回不过4块钱。这事要是放在一年前,她压根就没想过。在之前的60多年里,黄美兰到青岛市区的次数屈指可数,用她的话说,“去一趟太麻烦了,懒得动弹”。不过隧道开通后,公交车的通行彻底改变了她的日常生活,有时她甚至早起坐车过海买早餐,今年春节,她也是到市区来置办的年货。

    这种距离的拉近,体会更多的恐怕是奔波于两地之间的上班族了。家住浮山后的市民于先生在开发区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之前他安了两个家,一个在青岛市区,一个在开发区,开发区的房子是租的,不过一年当中住在开发区的时间更多些,只在周末才回家,然而隧道一通他就退掉了开发区的房子,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于东西海岸,本想买辆车上下班,但考虑到隧道通行费超过承受能力,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于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隧道的开通。 

【新闻专题】 桥隧通车1周年再看西海岸 便利生活全景展现

    胶州湾隧道: 承担起跨海运输重担

    对于像于先生一样的无车一族来说,公交车是他们穿梭于东西海岸的必需出行工具。隧道开通后,平均每天有4万人次的客流穿梭于东西海岸之间,隧道公交扛起了交通运输的 “大梁”,将东西两岸连为一体,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更是人们的生活。

    乘车过海赶早市

    公交电车公司隧道路队书记董雪华每天见证着这些变化。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她都会看到开发区的一些居民提留着油条、豆浆等早餐,从隧道公交车上下来,而到团岛赶早市几乎成了一些开发区居民每天的 “必修课”,为此路队将隧道1路和隧道2路线的高峰运行时段从8点半延长到了9点半。“横亘在青黄之间的胶州湾早已不是障碍,对于开发区的部分居民来说,乘坐着公交车过海到团岛赶早市,跟到开发区的农贸市场赶集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方便。”董雪华说。在乘客的相互交融中,市民的文明素质都有了提升,隧道公交车刚开通时,有些乘客竟然在车上大小便,主动让座的几乎很少,在驾乘人员的引导中,现在这些不文明现象基本都消失了。

    一个往返最低4元钱

    在胶州湾隧道开通当天,由青岛主城区发出经过隧道穿至黄岛区的4条公交线路同时通车运行,直指薛家岛公交枢纽站,在这里有黄岛公交对接。今年年初,隧道公交再次扩军,新的4条公交线路从主城区发往了胶南,其在西海岸的终点站延长到灵山卫公交枢纽站,这些隧道公交同城区公交一样,保持平均4-8分钟的发车频率,每天每条线路运行200多班次,从青岛至黄岛全程在10站以内,大约半小时就能到达。最低只花费4元钱,胶南、黄岛和市区居民就能往返,出行成本大大降低。

    市民感觉车辆通行费高

    来自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两大公交营运单位的数据显示,8条隧道公交通行一年来,运送乘客达1500多万人次,仅仅隧道1路和隧道2路一年的运送量就在700多万人次。

    另据国信胶州湾交通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胶州湾隧道自去年6月30日通车以来,日均通行车辆1.6万辆,其中免费通行的隧道公交车日均1400辆。“从一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日均通车量比设计通行量要少。在运营期间,部分市民感觉通行费过高,因此不少人选择隧道公交。我们在综合考虑成本和运营费用后计划推出年卡等优惠措施,让利市民。”国信胶州湾交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轮渡: 海上交通已渐行渐远

    在青岛轮渡站大门外等了一刻钟,一个客人也没拉着,出租车司机杨师傅掐灭了手中的烟蒂,发动车子准备去其他地方找活。在旁边摆了十几年摊的老王已经习惯了这种冷清,自从桥隧通车以来,客流涌动的热闹劲早就不见了,站外靠活的出租车几乎都不见了,偶尔有一辆也是来送客的。而在轮渡站上,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车辆来了不用再排上个把小时的队,船来随时可以走,而候船大厅也是一片冷清,候船乘客寥寥无几。

    轮渡感受到了“挑战”

    遥想1986年,青岛轮渡站正式启用时,东西海岸的距离第一次被拉近,也成为了通行东西海岸之间的主导交通工具,每天清晨或傍晚,人车排队现象成为见惯不怪的景象,平均20到30分钟一班的发船频次,方便了两岸的上班族。

    就在桥隧开通之前,青岛轮渡依然拥有8艘渡轮和6艘高速客船的 “高配”,每天保持在乘客2万人次和车辆4000车次的运送量上,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游客,来往青黄之间首选便是乘船,25年间,轮渡担当着海上公交的重要使命。

    2011年6月30日,桥隧开通,青岛轮渡感受到了“挑战”。根据桥隧开通当日的统计,青岛轮渡的客源从2万人次骤减到4000人次,车辆减至七八百车次。“客流的锐减太明显了,简直是门庭冷落,一下子还适应不过来。”在轮渡工作多年的一名老员工如是说。一个月后,青岛至薛家岛的渡轮停运,很快渡轮从8艘减少为4艘,高速客船减至5艘,发船间隔时间随之也拉大。今年五一节后,青岛至黄岛的渡轮末班船从晚7点半提前到晚6点。经过一年的适应,客流逐步回流了一部分,现在客流只有以前的五分之一,80%—90%去往黄岛,而车辆仅有1000辆左右,全部是去黄岛。青岛轮渡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城市使命,从此在东西海岸交通上,不再唱“主角”了。

    青黄轮渡开始转型

    轮渡渐行渐远并不代表它的消亡和没落,时代车轮也迫使它开始转型。“轮渡的海上交通工具功能弱化了,但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来往青岛和黄岛之间的市民,从时间和成本上来衡量的话,还会选择乘坐轮渡。”青岛轮渡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船舶停泊口岸,轮渡的功能逐渐向旅游方向发展。根据规划部门前期的设计规划,老轮渡站将拆掉重建进行整体改造,作为城市的地理坐标,改造后将是一个崭新的轮渡客运站,同时还包括容纳220辆公交的大型停车场。早在2010年,鲁胶渡10号从轮渡上“退役”下来,改造成为豪华游轮,引领岛城海上旅游向着深度游发展,此外还斥资3000多万打造青岛大型豪华游轮,可能下半年就将试航,将成为青岛市旅游观光的一个新的亮点。

【新闻专题】桥隧通车1周年再看西海岸 便利生活全景展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