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小孩发烧看病一天花8百 医生称检查少易误诊

来源:华商网-- 2012-05-16 16:25:35 字号:TT

费用清单

 

费用清单

       医疗费用一向是公众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华商网友“欲哭·无泪”5月12日在论坛发帖称:“一天之内,小孩的发烧,竟花费了近800元,家长无法接受。”小孩发烧一天花800元,引发了网友热议,到底“一进医院就要各种检查”是否属于过度医疗?对此网友争论不休。

    看病一天共花800元,其中化验费500元

    5月12日,华商网友“欲哭·无泪”在论坛发帖称:“孩子发烧,医院不先于治疗,反而向家长施压,强烈要求孩子住院治疗,否则不予治疗,无奈之下,住进医院,交予押金1000元,住院之后医生不急于治疗,将其搁置,在强烈要求下,给小孩打了一针退烧针,点滴还未全部输尽,孩子便有了明显好转。当医院列出清单时,一天之内,小孩的发烧,竟花费了近800元,家长无法接受。”

    在看到网友“欲哭·无泪”的帖子后,不少网友纷纷回应:“现在的医院,一进大门就是让你住院,各项身体检查后医疗费用就噌噌往上涨,现在真的是不敢看病啊。”

    对于这种说法,记者联系了另一位之前曾就医的郭先生,据郭先生介绍,他的孩子也是感冒咳嗽,本来在诊所已经诊断过,但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经朋友介绍后前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医院为孩子诊断。之后的遭遇与网友“欲哭·无泪”颇为类似:医生要求住院并进行身体检查。而令郭先生吃惊的是,该医院住院部刚刚进行了装修,空气中还弥漫着装修的气味,经过再三考虑和询问了住院部的一位医师后,郭先生没有让孩子住进该医院。在采访中,郭先生生气地说:“其实我去医院并没有花多少钱,但是医疗人员的态度令我很难接受,再三强调要住院,看起来好像真的是不住院就不给我孩子看病一样,这样真的可以么?”

    医生诉苦:误诊风险大,为确保诊断结果只能多检查

    5月15日,记者在朋友的介绍下,联系到几名西安市的医生,在听完记者讲述网友的遭遇后,几位医生不约而同的向记者表示,现在医院管理条例多,为了确保自己的诊断结果正确并符合法定医疗程序,医生一般都会尽可能详细地通过诊断结果检查。其中一位医生说:“现在很多人在来医院看病时都会要求多检查,能住院尽量都不在门诊治疗,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为何要进行身体检查,一位李姓医生告诉记者:“医院不像诊所,很多情况下,一个很小的情况我们都会建议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来确认病因及是否会引发并发症等等。如果我们没有通过诊断手续就向病人确认诊断结果。一旦有问题,就属于医疗事故。你说说,我们要么是过度医疗,要么就要自己承担医疗事故带来的种种风险,甚至包括病人的生命,我们该怎么选?”同时,另一位医生表示,如果病人真的表示不需要种种检查,那么一定要有书面签字,以防发生问题后所产生的纠纷。

    而记者随机在医院采访了7位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其中5位都认为,现在的诊断程序比较多,由检查所带来的费用很高,虽然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可以负担,但是希望能有所改善。

    网友热议:各种化验是否算是过度治疗?

    在网友“欲哭·无泪”的帖子中,对于“发烧就要住院并进行各项检查是否属于过度医疗?”网友们展开了热议。

    网友“正义第一”就认为:“如果孩子没有好转呢?那就是医院误诊?”这种说法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认可,网友”成天闹鬼“则说:”是不是合理要看有没有不必要的检查。通常进医院第一天是检查集中的时段,第二天费用就少多了。“另有一位ID名叫:”寂寞清风“称:”我看了你的化验检查单,绝大多数都是入院必须要做的。对于儿童,感冒特别容易引起心肌炎,到了那时候,8000都治不好。在国外,如果发烧是细菌引起的,根本不可能入院当天就用药,必须等2-3天后血培养的结果出来才能选择用药。在中国,如果2、3天后再用药,家长非要把医院砸了不可。“

    另有一些网友则发表了别的观点。网友”我是一个俗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去年感冒到市定点医院治疗,医生开了200多元的药,我想,我一个年轻人,用不着这多的药,在医院也就没有取。然后到社区一诊所,花了6元钱,还没吃完就好。有时诊所的大夫还给说些药:以后你自己到药店买这药就行了,也不用到我这里来了。“而网友”蓝童鞋“则表示:”发烧竟然要花800多块钱!没有用社保卡吗?现在真的是有病不起啊。“为什么看病就一定要住院呢?网友”咖喱非“认为:”主要是化验费占了将近500元,按照卫生部门对医生的执业要求,患者入院的确是要做一些化验的,这个是操作常规,但对一天花800表示不理解。其实高烧不用进医院的,门诊治疗也行,如果是门诊的话,就不用做这些检查的,小病千万别当成大病治了。"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