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 正文

莱西木偶戏“复活”记

来源:大众日报 2012-04-29 23:39:51

▲倪奉先老人在指导木偶艺术团成员练习木偶戏基本功。

  继承人开门传艺

  去年以来,莱西市某电脑城经常会出现一位74岁的老人,与周围清一色的年轻人相比,格外令人注目。

  他就是莱西后周格庄村的倪奉先老人,他不是来买电脑的,而是专门来为在这里成立的莱西木偶艺术团的18名非职业演员传艺的。

  “木偶戏的最大技巧是胳膊的基本功,这得靠长期的练习才成,眼睛必须斜视手中的木偶……”11月21日上午,在姜玉涛商铺的三楼,倪奉先老人正在为莱西木偶艺术团的几名成员做现场指导。

  “木偶戏这手绝活是我太爷爷从清朝时期传下来的,可别在我手里失了传,我得趁有生之年把它发扬光大。”倪奉先老人说。

  1954年,16岁的倪奉先正式成了莱西木偶戏的第四代传人。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5年前,由于种种原因,倪家木偶戏被束之高阁了。这期间倪奉先做过吹手,组过小戏剧团,但木偶戏这门绝艺老人只是在家里凭空比划比划,却再也没对外公开过。

  2006年,当莱西市文化部门的柳香奎在民间文化普查中找到倪奉先老人时,两人的一番彻谈让老人看清了当前的大好形势,自己的子女都有正当工作,他就开门传艺了。

  目前,张文贤和李温学成了莱西木偶戏的第五代传人,张文贤已经跟青岛某个大型酒店签了约,在酒店搞演出,月收入3000多元,李温学去莱西及莱西周边演出,年收入也达3万多元。

  发烧友自组艺术团

  随着倪奉先老人的出山,后周格庄村有民间木偶戏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让痴迷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电脑经销商姜玉涛眼睛亮了起来。除了经常到倪奉先老人家里请教,他还组织起了18人的莱西木偶艺术团。

  姜玉涛介绍,2009年成立之初,艺术团居无定所,排练也要借倪老先生的家,到了2010年,艺术团正式搬进了姜老板店铺三楼的这间排练厅,每逢“上班”,姜玉涛都会派专车接倪奉先老人过来。

  莱西木偶艺术团除了倪奉先老人的两名爱徒第五代传承人张文贤和李温学外,其他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子,有的做服装生意,有的开饭店,有的是画画的老师,有的是姜玉涛店里的工人。她们在团里没有工资收入,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木偶戏。

  艰辛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去年8月15日,青岛第20届国际啤酒节巡演,莱西木偶艺术团获得组委会颁发的“最佳表演奖”。今年,在倪奉先老人的指导下,艺术团排演的一部童话情景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青岛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在姜玉涛的规划中,未来莱西木偶戏在少儿化、低龄化方向发展中,应该和国学结合起来,走励志教育的路子。目前,姜玉涛又注册成立了青岛大汉偶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围绕木偶艺术开创文化品牌,创新现代曲目,开发木偶相关艺术品,拓展木偶和动漫结合的影视产业链,做大做强木偶文化产业。

  政府部门挖掘扶持

  在莱西市文物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1978年在岱墅西汉木椁墓中出土的193厘米高的大木偶,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年代最早、个头最大的木制偶实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说明木偶戏是我们莱西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但直到2006年在民间文化普查中才发现了木偶戏的民间传人。”莱西市博物馆馆长柳香奎说。

  据柳香奎介绍,莱西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俗称“撮头戏”,木偶造型多数沿用戏曲中的生、旦、净、丑角色,主要以颜色涂画脸谱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木偶身高0.6米至1米不等,面部眼、耳、鼻、口可动。

  为挽救和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从2006年开始,莱西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扶持资金,“一件木偶3000多元,我们一次性给他买了十几件,因为老人根本没有资金来启动。”柳香奎说。

  今年4月,莱西市文化部门组织木偶艺术团的全体成员南下扬州,取经学道,学到了大量艺术技巧和表演手段,为莱西木偶艺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莱西木偶戏已经入选了第二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立了莱西市木偶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正在申请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巧手庄稼汉,捏出“糨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