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殡仪馆搬迁十年未成功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3-30 11:32:08

    不足百亩地,50年前服务几十万市区人口,50年后服务370多万人口。因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青岛殡仪馆十年前就计划搬迁,但由于新址所在地上王埠拒绝其迁入,至今不知何去何从。记者调查发现,供热站、配电站等也普遍遭遇选址难,公共设施建设困局待解。

    地处四方的青岛殡仪馆遭遇搬家难题。

    去年5月,青岛市民政局透露,殡仪馆要搬迁至李沧上王埠。但李沧区副区长张元生日前作客民生在线,明确拒绝殡仪馆迁至上王埠,殡仪馆迁址引发关注。

    20日,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地名规划处处长郭可凰介绍,殡仪馆重新选址的想法已经有十几年了,自2001年以来,部分市人大代表提交建议或议案,建议殡仪馆搬迁、扩建。2005年,市人大牵头对国内几个同等城市进行考察,民政局多次与发改委、规划、国土、园林等部门进行协调,多次赴相关区市进行选址,寻找适合殡仪馆长期发展之地,但直到现在计划都没有实现,就是卡在了选址上。

    郭可凰称,青岛市殡仪馆主要服务市内四区,目前,市南和市北两个区发展已经饱和,没有大面积空地可以发展殡仪馆,只剩下四方与李沧。殡仪馆搬迁的消息一出,四方区不断要求尽快将殡仪馆迁走,并列举了殡仪馆污染空气及制约四方区经济发展等多种原因,而其他区也都担心殡仪馆会建在自己区内。去年5月,经过多方考证,考虑到服务半径在30公里内,交通方便等多个要素,上王埠地区被列为殡仪馆新址上选。但消息一经透露,不仅引起周边居民强烈拒绝,李沧区政府也出面拒绝,无奈,青岛市民政局只能将这个计划暂时搁置。

    郭可凰称,目前,殡仪馆选址仍在进一步考证中,具体地址未定。

    调查 人口增十几倍 面积丝毫未变 百亩殡仪馆待扩容

    青岛市殡仪馆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99.7亩,服务市内四区。“殡仪馆已经有50年没扩建了。”青岛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称,1958年,殡仪馆99.7亩的面积还算比较大的,供全市使用都没问题。但几十年来,随着青岛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市区人口已由当年的几十万猛增到370多万,但殡仪馆却一直保持着50年前的水平。“现在像广州、大连等同等城市的殡仪馆至少在300亩左右,青岛仍是不足百亩。”该负责人说。

    由于面积太小,殡仪馆服务设施建设没有发展空间。停车场(位)少,周边的停车难、道路拥堵、市民出行困难等诸多矛盾日益尖锐。2000年前后,到了清明等祭奠节日,殡仪馆日祭奠人数开始突破20万人,前来祭奠的市民开始面临停车难等诸多难题。去年清明三天小长假,全市共50万余人到祭祀点祭奠,其中市殡仪馆就接待了20万余人,重庆路、萍乡路、德兴路等周边道路出现拥堵。如今,连春节祭奠都需要调流。

    “重庆路平时都不是很顺畅,到了清明扫墓那简直堵得一塌糊涂。”青岛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每逢清明,殡仪馆及交警方面都要提前疏导交通,尽量劝说祭奠市民乘坐公交车,少开车,禁止车辆进入殡仪馆,即便如此,殡仪馆周围还是一个“堵”。

    据了解,青岛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2000人,殡仪馆面积亟待扩大。随着青岛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殡仪馆的服务能力备受考验,搬迁或扩建成为必经之路。

    原因 传统观念作祟 居民不愿与殡仪馆为邻

    殡仪馆搬家被拒,居民不愿与其为邻是最大障碍。郭可凰称,殡仪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公共设施,市民都离不了但都不愿建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就造就了殡仪馆是个矛盾体,选址要远离居民,但还要交通便利,服务半径在30公里以内,你说这个位置如何选?

    伟东幸福之城的庞先生称,如果殡仪馆搬来,他就搬家,“孩子那么小,家里还有老人,整天挨着殡仪馆,出殡的哭喊声,实在影响情绪,再说老人也忌讳。”庞先生说。家住百通馨苑的王先生则称,自己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殡仪馆,比乘公交车还近,实在无法接受。还有市民甚至称,不管殡仪馆建不建,自己要卖了房子搬家,太晦气了。

    张元生做客民生在线时称,拟选址周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仅上王埠周边就有绿城理想之城、伟东幸福之城、春和景明等多个中高档小区正在建设,另外,上王埠周边区域已建成百通馨苑、馨苑、万福山庄、金秋桂苑等小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居民将达到约30万人,总之殡仪馆离居民区太近,居民无法接受。

    观察 配电站、供热站进驻常被拒 公共设施选址陷困局

    遭遇选址难的并非只有殡仪馆,一些人们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变电站、供热站、信号发射塔等,也常常遭遇抵制,虽然人人都需要,却不愿意建在自己家门口。

    20日,青岛市供热办的相关人士介绍,青岛市区供热率已达68%,这也是经过了艰难的过程,“要热不要供热站”,新建供热站难落脚,是目前供热企业难发展的瓶颈。2007年,因为居民强烈反对,原定合肥路690号供热站不再建设,但供不上暖,合肥路周边居民又频频投诉。前几年,还出现如错埠岭小区、百安居、夹岭沟等附近居民不许供热站建设的情况。

    日前,错埠岭变电站工程项目突起风波,由于之前规划的地段附近建起了居民小区,小区业主担心电磁辐射对健康带来影响,集体抗议变电站的建设,要求变电站改建。虽然多部门联合跟业主座谈,称辐射没有健康危害,但居民仍坚持要求变电站改建,要求政府部门重新环评。目前,错埠岭变电站工程已暂停建设。

    而在一些居民小区,近年来,拒建垃圾站、信号发射塔等事件频频上演。虽然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其选址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但遇到此类设施建到自己家门口时,市民往往坚决反对并予以阻止。

    建议 海葬可解迁址困局 公共设施规划需提前

    “这其实就是一个人们心理承受力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蔡勤禹说,殡仪馆选址难其实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在作怪,殡仪馆的污染、灰尘等其实很轻,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还是人们认为丧事是一种晦气的东西,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目前解决的方式,仍是继续提倡海葬,不占用空间,还节约费用,不污染环境,随着市民观念的改变,或许殡仪馆就无需扩建。

    而像其它的变电站、信号发射塔则属于常识问题,如果市民理解好了,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蔡勤禹倡导市民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一问题,他还表示,现在城市发展太快导致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提前呈现被淘汰的趋势,他希望相关部门在一些服务设施的建设上能有前瞻性的规划。

    青岛市政协委员王夕源说,这类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一个规划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应该规划在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然而现实中则往往是规划跟不上发展,甚至随着发展逐渐出现滞后的一面。殡仪馆本来是一个经济点,建设好了可以带动周围经济的增长,市民反对是因为他们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像殡仪馆的选址,就有多方的利益角度在里面,当力量相抗衡时就永远找不出答案来。王夕源认为类似于殡仪馆一类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采取专家论证、听证会的方式而不是广泛地征集意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记者 陈之焕 孟艳 张晓鹏)

    【延伸阅读】服务市北CBD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将扩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警企合抓水耗子举报可获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