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2012青岛两会> 提案议案 > 正文

委员建议: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应入劳动合同范本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3-25 21:45:46

政协委员、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蕴新

    青岛新闻网3月26日讯 在今年青岛两会上,青岛律师界的代表委员们用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视角,立足于各自所关注的领域和群体,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议与提案,成为“两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律师作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对各类利益诉求都有了解,可以、也有能力为各阶层人士说话;其专业知识和才能可以使他们自如地履行职责,为社会服务。”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蕴新告诉记者。她是青岛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同时也是青岛市市南区人大代表。今年的提案中,她的关注涉及到住房、土地、小微企业发展、精神健康等诸多方面。

    劳动合同中应规定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内容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房”成为左右着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也必定是每年两会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蕴新准备就“建立统一企业用工信息数据库保障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归集”提出自己的建议,她说,“部分用人单位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恶意逃避缴纳职工公积金义务,不为职工办理公积金缴存登记,并有虚报、瞒报应缴职工人数等数据的情况。住房公积金针对上述情况虽然有权进行调查,并可根据职工举报依法处理,但毕竟属于事后执法,存在一定滞后性,容易导致职工不满情绪,引发上访等事件发生。”

   陈蕴新表示,“我建议建立统一的企业用工数据库,协同人社局、工商局完善企业用人单位、用工人员、工资水平、社保信息等数据资料,将汇总的企业用工信息在相关执法单位间互联共享,便于相关执法单位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并为可能采取的执法措施提供证据保障。并且在现在推行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中,增加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相关内容。”

    规范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

    旧村改造是一项立足当今惠及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备受关注的民心工程;是有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快捷通道。陈蕴新委员的提案也涉及到了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问题,“我市旧村改造总体上是成功的,并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认可。但于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的《青岛市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暂行规定》已经逐步显示出其在调整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不足,我建议尽快出台《青岛市集体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规定》,以更加详尽地规范本市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行为。”

    陈蕴新认为,“时变事亦变矣”,自《规定》实施以来,我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尽快对该《规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制定出更加合乎民意的新规定,规范农村征地和拆迁行为,以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法制精神、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与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拆迁制度。

    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调解

    陈蕴新表示,基层调解,对于解决社会基层的诸如家庭内部纠纷、侵权纠纷、劳资纠纷或者民营经济合同纠纷,通过合适的中间人予以斡旋,以最小成本和最小的社会影响解决问题,无疑能够满足当事人解决矛盾、维护关系的需求。但是,基层调解工作目前却存在调解无力、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为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她建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

    “可以参照我国经济仲裁和劳动仲裁仲裁员的聘用模式,聘请司法工作人员、法学教授、律师或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调解法律服务;同时,建立与司法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调解档案流转和事件跟踪机制,对涉案标的较小的交通肇事、相邻权纠纷、家庭纠纷等可先进行基层调解,调解无效后再进入司法程序,并使后续工作部门能够充分利用可能的工作成果。”陈蕴新认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可力争将纠纷在萌芽时期化解,用最小的成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完善精神卫生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青岛市民的精神卫生救助也是陈蕴新今年提案关注的问题之一,她告诉记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市精神疾病总发病率为16.33%, 高于山东省精神疾病患病率。而且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陈蕴新表示,近几年我市的精神卫生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例如,社区应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及时疏导工作,部分精神病患者的第一监护人并未尽到监护职责,使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因为客观条件限制监管不及时,监管不尽责等问题。

    陈蕴新建议:完善精神卫生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在第一监护人监护不尽责的情况下,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在第一时间肩负起监护职责,在其不能很好完成监护工作的情况下,社会救助机构、爱心人士应当肩负起社会职责,有效补充救助体系。通过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系建设,解决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救助及监护,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青岛新闻网记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 形成完善产业链
下一篇:扫大街试点公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