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西海岸统筹发展 打造一核五区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3-22 13:57:55

    一片全新开放的试验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在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区域,像西海岸这样得天独厚的开放高地并不多见: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等开放功能区,放眼山东乃至全国,这里都是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无论是在码头作业区,还是在物流仓储加工区,前湾保税港区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在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过程中,保税港区必须发挥开放优势,全力当好西海岸的火车头、发动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表示。

    放眼西海岸,现在的保税港区早已满足不了先行者的“胃口”。

    按照新区规划,将在前湾保税港区9.7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调整前湾保税港区封关区域,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构筑胶州湾片区、董家口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扩展到约110平方公里。

    机遇在前,保税港区提出 “双轮驱动”。对内,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口岸物流业跨越发展,使保税港区的开放内核更为强大地释放能量;对外,则全力拓展保税港区功能,坚持先行先试,深化配套改革,在更高的起点上定位和布局。

    保税港区的功能拓展,实际上是一种开放优势的跃升。

    长期以来,保税港区里出口加工、研发、展示、检测维修等功能,因为空间限制一直发展缓慢,而今有了保税功能拓展区,这些功能将得到全面释放。“我们将对区内上千家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将那些能耗高、层次低、占用空间大、发展前景小的企业逐步向外转移,同时将高端制造项目的加工环节向产业配套区倾斜,推动整个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王怀岳说。

    有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西海岸,保税区重点打造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中心等“四大中心”,如今正以加速度由梦想变成现实,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的目标进发。

    不仅是保税港区,在西海岸,中德生态园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创新合作的窗口,也以全新的发展模式绽放出夺目光彩。在这里,我市与德国共同开展的生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低碳产业的培植和发展、绿色城市的建设和示范三大领域合作,正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在中德生态园,低碳、生态、可持续成为唯一的发展方式。

    “生态园在全国首次采用一种全新的国际生态指标体系,园区的所有规划、建设都要严格恪守,并接受中德双方监督。”中德生态园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郭继山介绍。目前,园内已有18个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创意设计、孵化器、高端研发等产业投资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正式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

    开放的西海岸,当然不会仅对一两个国家的先进发展模式敞开怀抱。按照新区规划,190平方公里的国际经济合作区都将成为试验田,与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端生态技术研发、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广泛合作,打造低碳、宜居、宜业的高端产业区和国际新城区。

    对一直处于青岛开放前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未来新区的开放探索,不过是既有探索的一种延伸。

    未来产业先锋

    青岛当今的产业高地在哪里?

    在西海岸。

    西海岸,处处展现着青岛大工业的力量。驱车前湾湾区一路前行,现代大造船、现代大化工、现代海洋工程……一大批规模大、链条长、技术含量高、集群化特征明显的产业琳琅满目。如果说,20年前,青岛工业的代表在东海岸,20年后的今天,西海岸高端制造独树一帜。

    以船舶海工为例,这里已经聚集了129家船舶海工企业,形成了高效聚集、配套功能最完善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基地内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拥有科技人员1300余人。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区和主力军,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家电电子、石油化工、造船、汽车、海洋工程、港口物流和贸易六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达到3500亿,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工业增加值则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以上。

    如此雄厚的产业阵营,将成为今后构筑青岛高端制造长城的基石。

    对此,张大勇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

    “西海岸已有大批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要放大这些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级,壮大产业队列,全新的空间优势与海陆统筹优势,将成为关键。我们特别是要在那些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配套项目上做足文章,更加科学地引进和布局重点项目,引领青岛制造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全面升级。”

    而显然,簇拥着一片蔚蓝的西海岸,将把蓝色产业崛起视作题中之义——这是西海岸产业高端的另一种解读。

    放眼西海岸蓝图,这一拥有5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新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最大特色,全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将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全新追求。

    据介绍,按照规划,西海岸经济新区将全力构建 “531”海洋特色产业体系,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高端石油化工产业、航空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临港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三大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其实,这种有关产业高端的追求,在开发区早已潜移默化。

    在开发区这片曾经引入了大量加工制造业的区域,你会发现,如今的很多厂房尽管外貌依旧,但其内涵已悄然发生了改变。这里曾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玩具厂,曾经是最早引进的企业之一,因为近年成本上升、出口受限等原因,发展一度受限,而如今,在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鼓励下,这家玩具厂已经成功“跨界”,转型为一家云计算企业。

    “今后,西海岸在发展先进制造、蓝色制造的同时,还要利用不断放大的制造业优势,在老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集聚发展,让老厂房焕发出新活力。”张大勇说。

    这是未来西海岸高端产业、制造高端的风向标。

    探索,指向未来

    开发区正在实施“三大计划”。

    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三岛战略”:绿岛战略、蓝岛战略、智岛战略。

    绿岛计划:以绿化提升城市品质,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之岛;蓝岛计划: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提升海洋环境品质,打造蓝色之岛;智岛计划:即人才计划,旨在引进培育人才、扶持创业。

    开发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白皮书制度”,这种制度开始推行。

    作为第一部面向公众的“白皮书”,《石化区产业发展白皮书》目前已编制完成,由专家委员会审核后将向社会公布。此后,将陆续编制发布各种白皮书、蓝皮书、绿皮书,让干部、群众在政务公开的平台上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在强化政务改革的主旨下,强化公众监督的“白皮书”,正成为开发区众多改革中极富新意的一幕。

    当然,这种新意,也将无可置疑地带有“新区”意义。

    “今后,目前所有富有价值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都将放大到整个西海岸经济新区。”张大勇对此表示。

    实际上,对西海岸经济新区来说,即使有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但属于这里的所有未来模式,都只属于自身,都需要自我探索。

    其实,作为山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开发区已经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创新尝试,包括“三岛战略”、“白皮书制度”等等,不过是这种探索中的一径而已。

    一切都刚刚开始,包括发展模式的探索。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要率先实现从增长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西海岸经济新区必须先行一步,并为全市提供创新发展的杰出样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说。

    其实,这种样板意义已经在各个层面上开始显现。“如按照智岛计划,开发区五年内引进培育20名顶尖人才、200名领军人才、2000名紧缺人才,设立全民创业扶持资金,实现10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样的人才计划,很快会在整个西海岸全面实施,使西海岸成为创新的热土,成为引领全市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引擎。”张大勇表示。

    像“智岛战略”这样的计划如果成功、经验如果成熟,则不仅属于开发区、西海岸经济新区,也属于这整座城市。

    人们期待着。

    未来期待着。(记者 林刚 段晓东 韩光亮)

-

相关链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