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2012文化建设亮点:更多免费惠民 严控广告网吧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2-09 07:21:29

    青岛新闻网2月7日讯 今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了去年工作,并公布了今年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工作的重点。其中,文化惠民和优化相关产业成为本次会议两个重要议题,也是市民们普遍关注的工作焦点。

    惠民措施让“15分钟文化圈”更丰富

    市文广新局局长姜正轩介绍,去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建成了“15分钟文化圈”。其中,投入50多亿元建设了青岛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投资4.64亿元改扩建了全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投资5732万元建设4440个农家书屋。每年组织欢乐青岛周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万余场(项)。

    今年,“15分钟文化圈”建设还要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在场馆建设方面,有一批新场馆将在今年陆续开工。包括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现代美术馆合成石博物馆;并改造市人民会堂和青岛大学剧场。推进海尔科技馆迁移,做好小提琴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推动双星博物馆、昆虫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建设。另外,还要设立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规范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建立起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区(市)图书馆为节点的全市网络图书馆体系。

    在活动开展方面,继续开展“文化走基层”百千万系列活动,举办青岛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和青岛市群众文艺创作汇演,包括组织“欢乐青岛”周周演广场文化活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庆和传统纪念日期间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服务。

    在乡镇(街道)文化基站建设方面,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活动时的建设和管理,培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示范点。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化。

    让更多免费服务面向市民

    姜正轩介绍,去年我市文化惠民工作,切实给市民带来了无数免费却丰富的文化享受。其中活动包括:组织举办了2011青岛全民读书月、首届青岛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和第三届“群星汇岛城”群众文艺创作汇演;全年我市共组织广场、社区等群众文化活动近万场,完成各类文化场馆举办讲座展览300多个;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为农村群众送戏下乡320场;“欢乐青岛大舞台”演出免费向我市部分困难家庭赠送演出门票3000多张;鼓励全市专业院团深入中小学、社区(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开展文艺服务,全年完成免费配送文艺演出600场;组织编辑出版了《农家生产生活谚语》、《农家生活应急手册》等6种适用图书18万册,向村镇及农村家庭配送;而“文化走基层”百千万系列活动,通过“百场讲座进讲堂”“千场演出下基层”“万场电影惠民众”三大板块,在十二区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免费文化活动。

    今年,将继续扩大公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等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继续开展“文化走基层”百千万系列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5万场,完成“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目标任务。

    让活动和创作更有品牌效应

    在活动方面,去年我市重大节庆和传统纪念日期间的文化活动,在创建全省“特色文化城市”评比中表现出色。今年将继续组织“文化大讲堂”、“市民走进博物馆”、“市民小剧场”、“小小莫扎特”和“民俗文化讲堂”等活动。此外,组织开展2014年世园会倒计时两周年文化活动,在全是形成应办世园会的浓郁氛围。这些活动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岛城文化形象增添亮点。

    在艺术创作方面,去年市歌舞剧院创作的群舞《扇趣》获全国舞蹈比赛优秀表演奖,完成民俗风情剧《劈柴院》创作并搬上舞台。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拍摄的电影《天天我都在》以胶片拷贝形式在全国院线上映。市话剧院在与德国合作的话剧《龙牙》青岛成功首演后,首次走出国门赴德国演出,赢得德国观众、媒体和戏剧评论家的好评。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公益演出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市京剧院完成了传统剧《望江亭》和现代戏《杜鹃山》等一批优秀剧目的复排演出。今年,我市将对立项创作的舞剧《画壁》、话剧《微尘》和京剧《田横》三个舞台剧目精心组织好创作演出,参加全省重点剧目推介会和巡回演出。抓好社会文化艺术创作和美术创作,以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展评美术作品遴选,举办青岛市迎办“十艺节”美术作品预展,争取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在城市品牌方面,去年我市“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品牌效应更加彰显,各种国际赛事和音乐表演,展示和提升了青岛“音乐之岛”城市形象。今年将组织“十艺节”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办好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和赛后巡演及宣传工作;开展2012年青岛音乐节和国际大师班活动;打造“音乐之岛”城市文化品牌。2011年,全市观影人次368.5万,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199亿,同比增长20%。由青岛名扬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获“飞天奖”一等奖。2012年要加强影视剧策划,争取有更多影视作品在宣传提升岛城形象上产生重大影响。

    优化产业

    重点规范网吧和广告

    今年优化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推进网吧连锁化管理,完善网吧市场布局,优化网吧市场结构。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单体网吧向连锁过渡。积极培育发展新的网吧连锁企业,通过扶持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网吧或者通过网吧协会牵头,大力发展县域网吧连锁企业,推进县域整合。到2012年6月底,我市网吧市场连锁率要达到55%。

    另一个规范的重点是广播电视广告秩序。重点治疗医疗、医药、保健品等虚假违法广告、涉性广告、流动字幕广告、购物节目和购物短片广告。开展“禁止电视剧插播广告专项监管”。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去年,《青岛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构建“一城一心两廊”(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半岛蓝色文化产业中心、滨海文化旅游产业长廊和齐文化产业长廊)、“四大文化产业圈”(南部文化产业圈、都市文化产业圈、中部文化产业圈、北部文化产业圈)、“多组团文化产业集聚区”(节庆会展、影视传媒、文化产品制造、工艺美术、高端休闲娱乐)的空间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44项,计划投资额377.5亿元,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超过525亿元、增长20%以上。文化产品出口额46亿元以上,增长速度达到17%。此外,动漫业得到较快发展。

    今年,将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推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期,中国广告文化产业园,东夷文化产业园,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中心,凤凰岛影视演艺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对原创动漫产品创作的扶持,完善原创动漫产品的评选、奖励和推广,积极申报国家动漫奖。做大做强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四维空间、金色旋律、欧亚世纪等一批骨干动漫企业,加强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实施重点动漫品牌保护计划。

    持续深挖文化遗产事业

    去年,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1255处,潮连岛灯塔入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编制完成《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建设和青岛沿海近代军事文化遗产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孙膑拳、螳螂拳、徐福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1个。即墨、崂山、胶州三区市获得文化部“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今年,则要全面实施“海、城、群”文化遗产保护。在“海洋遗产”方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海洋寻迹”工程,对青岛沿海水下文物进行调查探测,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立项,并协调有关专家重点开展近代战舰调研,在即墨、崂山海域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工作,进行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在“城市遗产”方面,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推出博物馆服务品牌和精品展览,让各界参与、关注博物馆事业。在“建筑群遗产”方面,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组织开展青岛地区早期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完成八大关近代建筑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启动青岛德国建筑群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即墨故城暨六曲山墓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组织鱼山街区参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和传承人上实施扶持保护工程,鼓励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建立完善非物质文虎遗产数据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举办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培训班,组织茂腔、柳腔参与全省非遗类地方戏曲比赛展演,争取市财政扶持重点非遗项目和重点传承人,制定《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青岛新闻网记者 侯晓华)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胶州湾遇最严重冰情 海水涌上来立刻结冰(图)
下一篇:青岛瑜伽市场乱象 有人培训俩月就当教练(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