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风力减弱雾霾缠绕青岛 最低气温将维持零下3度

来源: 2012-01-09 11:32:54

    青岛新闻网1月8日讯 作为岛城先锋创建活动中青岛市气象局的工作重点,访谈类栏目《气象万千随我行》将于每周日8:30分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首播,同时在青岛新闻网发布访谈实录。在每一期节目中,青岛市气象局的气象专家,将会就新近发生的国内外气象事件、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与听众朋友探讨交流。同时,专家们也会提供未来一周的天气趋势 ,并就即 将 出现的天气情况向听众朋友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建议。

    1月8日 《气象万千随我行》第七十六期访谈实录

    主持人:坐看风起云涌,笑谈气象万千。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青岛电台新闻频道每周日上午8:30分播出的《气象万千随我行》,我是李默。

    最近,由公众参与的“2011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 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其中,2011年国际十大气候事件分别是:1、非洲东部60年来最严重干旱夺3万儿童生命;2、连续4个月洪水使泰国900万人受灾,首都曼谷变水城;3、强暴风雪袭击美国,约1亿美国人受影响;4、百年一遇暴雨袭击韩国首尔,强降雨引发泥石流;5、近80年来最严重龙卷风导致美国一天340人死亡;6、寒流暴雪席卷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7、一年两次“拉尼娜”搅动全球气候;8、暴雨洪涝使巴基斯坦南部820万人受灾;9、暴雨致巴西830人死亡,创当地自然灾害致死亡人数之最;10、热带风暴“天鹰”重创菲律宾。

    2011年国内十大气候事件分别是:1、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2、西南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异常偏少,“水贵如油”,干旱严重;3、局地强降水致多个城市现“海景”;4、全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创60年来最低;5、夏季西南等地频遭高温热浪袭击,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6、雾霾天气频繁,气象预警不断,交通连连受阻;7、台风“梅花”路径异常,影响9省(市);8、春季降水偏少,风干物燥火险等级居高不下;9、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剧烈并显著影响地球;10、“华西秋雨”为36年之最,多条江河发生罕见秋汛。

    今天我们请到了青岛市气象局副局长洪光,来和大家一起解读2011年的部分重大天气事件,并且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展望。洪局长,您好。

    洪光: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洪局长,上周我们已经介绍过部分的国内外2011年度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了。在今天的节目中,还想请您介绍评选出来的其他事件,我们先从国外的大事件说起。

    洪光:好的。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第一个2011年国际气候事件是百年一遇暴雨袭击韩国首尔,强降雨引发泥石流。2011年7月26至28日,韩国首都首尔及周边地区普降暴雨,其中27日首尔日降水量超过300毫米。另外,强降水引发多起泥石流灾害,至少造成数十人死亡或失踪。

    第二个事件,暴雨洪涝使巴基斯坦南部820万人受灾。2011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巴基斯坦南部多次遭强降水袭击,引发洪灾,造成至少369人死亡,820万人受灾。

    第三个事件,暴雨致巴西830人死亡,创当地自然灾害致死亡人数之最。2011年1月,巴西东南部持续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成为巴西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

    主持人:应该说,您刚刚介绍的这三个事件,也包括上周介绍的泰国持续4个月的洪水事件都属于降水异常的现象,看来在2011年的国际天气舞台上,降水异常事件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国际事件入选了呢?

    洪光:在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的背景下,美洲的暴风雪和亚洲的寒流暴雪也是备受关注。自2011年2月1日开始,5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暴风雪自西向东侵袭美国,铺天盖地的把半个美国化为白色,机场关闭,交通大瘫痪。除了美国之外,2011年1月上中旬,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地区,东北部出现零下60℃低温,日本等地出现暴雪。寒冷天气导致印度至少120余人死亡、韩国全国供电紧张。

    在2011年的国际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还有一个事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那就是一年两次“拉尼娜”搅动全球气候。继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的“拉尼娜”事件后,2011年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在-0.5℃以下,这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东南亚暴雨成灾、我国华西秋雨偏多,以及美国暴雪早早光顾等现象。

    主持人:应该说,“一年两次‘拉尼娜’搅动全球气候”这样的话题能够入选,也表明了人们对天气气候事件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由关注天气气候事件的表面现象转而探究这些灾害形成的原因,这也是公共认识水平提高的表现。我们再来聚焦国内的2011年度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今天洪局长要给我们介绍的又有哪几个呢?

    洪光:今天要说的第一个事件是:春季降水偏少,风干物燥火险等级居高不下。2011年春季,我国降水异常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风干物燥,导致多地先后发生局部森林火灾。对西南地区来说,在夏秋两季,降水都是异常偏少,“水贵如油”,干旱严重,影响深远。

    另外,在2011年的5月至10月,我国部分大中城市遭受强降水袭击,深圳、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因为雨强大、雨势急,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可以说局地强降水导致多个城市出现“海景”,城市运行受到极大影响。

    主持人:在刚刚介绍的这几个事件中,有过于旱的,也有雨下得太多太急造成内涝的,在上周的节目中我们还提到过“旱涝急转”和“华西秋雨”这些现象。可以说,2011年我国的降雨分布很不均匀,那么总体的年降水情况是怎样的?

    洪光:201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550多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创60年来最低。除6月、10月和11月降水偏多以外,其他月份均偏少。其中春季降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夏季降水为199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另外,2011年的汛期提前,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雨季的开始时间都较常年偏早,不过早是早,降水量却比常年少。比如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全年降水量都偏少,其中长江流域全年降水量为近33年来最少。

    主持人:除了降水的情况以外,2011年度我国的气温状况又是怎样的?

    洪光:2011年我国的气温连续第15年偏暖。其中,1至3月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异常寒冷,平均气温为近34 年来最低,2月全国明显偏暖,3月又转为偏冷;4至11月气温持续偏暖。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仅黑龙江西北部、青海中西部、新疆东部和西南局部地区以及西藏西部偏高1~2℃。

    主持人:就着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话题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岛城去年的情况。2011年,青岛的气温也算是偏高的吗?

    洪光:与全国的整体情况有所不同,青岛2011年的年平均气温属于正常年份,略低于最近三十年同期平均值(全市和市区都比常年低0.2℃)。一年中只有在春季和11月份比常年同期高;其他时段都是偏低的,尤其在冬季,年初的1月份和年末的12月份,气温都比常年明显要低。

    主持人:咱们具体来说说最低气温的情况,2011年曾经冷到什么程度呢?

    洪光:2011年全市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6.2℃,1月16日出现在莱西;就在同一天,市区也出现了2011年的极端最低气温,-10.4℃。可以说1月16日是2011年中最冷的一天,并且全年也只有这一天,全市的极端最低气温都在-10℃以下。

    主持人:应该说,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出现这么冷的天,好像市区出现最低气温是零下5度多。

    洪光:是的,就在这个星期三(1月4日),我市市区出现了-5.4℃的入冬以来最低温。全市目前出现的最低温度为-11.1℃(5日出现在莱西)。虽然这两天的气温小幅回升,但大家不可以掉以轻心,毕竟最冷的“三九四九”时节还没有到来,采取适当的防寒保暖措施仍是大家出行时的重点注意事项。

    主持人:是的。说过了最低气温的状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2011年岛城最热的时候达到了多少度,请洪局长来介绍一下。

    洪光:2011年全市的极端最高气温是35.0℃,7月9日出现在莱西;市区的极端最高气温是31.9℃,有两天都达到了这个温度,并且都在7月份,一个是4日,一个是31日。

    主持人:看来2011年的夏天还是比较凉快的。其实青岛的气候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可以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身处这个环境中的我们也要惬意得多。气温和降水情况是我们在总结全年气候状况时的两大关注点,洪局长,2011年我市全年的降水情况又是怎样的?

    洪光:2011年,我市全年的降水量比常年多了将近一成,但是降水分布不均匀,冬春季节比常年少(只有2月份比常年多),而夏秋季节比常年多,像下半年,除了10月份以外,其他月份都比常年多。另外,一日的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3日,市区这一天降下了113.6毫米,胶州更多,达到118.9毫米。

    主持人: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气象万千随我行》。刚刚青岛市气象局副局长洪光和我们一起分析解读了2011年国内外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咱们青岛本地去年的气候特征。接下来再来聚焦本周全国的天气舞台。本周伊始,正逢元旦假期,雾霾天气也没闲着,具体情况请洪局长来介绍一下。

    洪光:好的。本月1-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又遭受了雾霾天气的骚扰,气象部门发布大雾预警信号。大雾的出现使得公路、高速、高铁通行受阻,给节日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就拿我们山东省来说,受大雾影响,青银高速、济广高速的局部路段都出现了暂时封闭的情况。从3日开始,雾霾天气自北向南逐渐消散。

    主持人:我们在以前的节目中介绍过,雾霾天气容易出现在两次冷空气的间歇期。这次的雾霾之所以逐渐消散,是因为又来冷空气了,对吧?

    洪光:是这样的。新年伊始,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到之处雾霾天气消散。

    作为这次冷空气活动的第一站,新疆北部普遍降温6~10℃,局地降温幅度达11~12℃。此外,这次冷空气也为新疆塔城玛依塔斯风区带来暴风雪天气,导致所在路段于2日凌晨遭狂风袭击,许多车辆被困在暴风雪里动弹不得。

    主持人:新疆的这次暴风雪的确很厉害。除此之外,冷空气还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洪光:由于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大举南下,结合南方大部分地区盘踞已久的降雨气候,这就使得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天气困扰,西南、华南等地普遍出现小到中雪,部分地区中到大雪。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已经造成湖南、贵州等地的部分公路出现道路湿滑结冰现象,并因此引发交通事故。比如说贵州的“1?4”大客车翻车事故,除了人为因素之外,雨雪天气的影响也是惨剧发生的重要外部原因。

    主持人:中央气象台近期的天气预报中,在说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时,还屡次提到“冻雨”这个词。洪局长,现在那儿的冻雨情况是怎样的?

    洪光:近期受冷空气影响,贵州中西部、云南东北部等局地出现冻雨,这种现象在贵州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贵州自2011年入冬以来,已有多地出现雨夹雪或冻雨,给交通和农业造成较大影响。像贵州的威宁地区,常年1月份出现冻雨的日数最多(平均冻雨日数有16.8天),12月次之,平均为10.1天,但在2011年的12月,威宁的冻雨日数已累计达到20天了,超过了常年值的一倍。

    主持人:听到这儿我们就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贵州多冻雨天气呢?

    洪光:这就要分析一下冻雨产生的原因了。冻雨产生一般需要这么几个条件,一是气温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在零度以下而且不要太低;另外水汽要特别充沛,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在空中温度特别低的时候一般会形成雪,而冻雨产生时形成了过冷却水,也就是说水滴在空中已经低于零度但依然是液态形式,这种情况下雨滴降落到地面之后,地面的温度如果低于零度的话,就会迅速的结成冰,形成冻雨。

    另外,贵州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势,我们知道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这样的地势是造成冻雨出现的很重要的外部原因。所以说在贵州一带,特别容易在冬季出现冻雨。

    主持人:那么就今年冬天来说,像您提到的威宁,12月份的冻雨日数比常年多出一倍,这样的现象算不算是极端天气事件呢?

    洪光:我国出现冻雨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地区当数贵州省,占全国冻雨区的70%以上。应该说,贵州的冻雨年年都有,只是范围大小、影响时间不同。今年贵州出现冻雨的范围虽然较大,像威宁这些地区出现的日数也比较多,但仍属于正常现象。

    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在2008年,曾出现贵州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冻雨,从1月13日开始,持续了将近1个月。在这场冻雨过程中,贵州全省超过80%的县(市、区)的低温冰冻天气持续时间突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主持人:我记得当年的那场雨雪冰冻天气,不仅出现在贵州,云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也都遭到了这种恶劣天气袭击,大家的出行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的春运大幕已经拉开,对即将出行的朋友来说,要特别关注近期的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出行安排。

    洪光:是的,像近期南方这种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会对交通运输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所以大家在出行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是很有必要的,司机驾车行驶时也要注意减速慢行,确保行驶安全。另外,这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朋友们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各类疾病。

    主持人:谢谢您的提醒。不知不觉中,我们今天的节目已经进入尾声了,节目的最后请洪局长来介绍一下岛城下周的天气走势。

    洪光:未来一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11日(下周三)前后受一股冷空气影响,气温略有下降,市区最低温-5度左右,北部内陆地区最低温-10度左右。最高气温在0-3度之间波动。

    未来一周我市以北风为主,11日受冷空气影响风力较大,陆地5-6级,阵风7级,海上7-8级,阵风9级。12日有短时南风。

    主持人:感谢洪局长的介绍,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气象信息,可以关注新闻频道在每天早7点30分和上午、下午的每个整点与气象台预报员进行的直播连线,在连线过程中,预报员会把第一手的气象信息播报给大家。另外您也可以拨打电话12121或是定制气象短信,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天气资讯。节目的最后再次感谢洪局长做客《气象万千随我行》节目,也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我是李默,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春运汽车票已预售4.5万张 便捷买票有6办法(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