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36年练就一手面点绝活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1-21 11:30:42

皮白如雪的虾饺、细滑圆润的肠粉、香喷可口的烧麦……早晨6点多,青岛饭店高级烹饪技师王长华已经在面案上忙活了很久了。“我们这个活是三班倒,早茶是个重头戏,早起对我来说已经习惯了,毕竟已经干36年了。”王长华边包着虾饺边对记者说。由于早晨客人多,王长华忙个不停,“王师傅,忙完了有记者采访。”这个时候已经快10点了。

快 50天的活20天干完

“今年中秋节要做一大批月饼,饭店给了50天的期限,我领着一帮人20天就把月饼都做出来了。”老国企的工作习惯王长华一直在保持,“月饼这个活主要是烤,如果节约时间,水、电、人工成本、原材料都能省下来很多,后厨60%的毛利和70%的毛利是截然不同的。”在王长华眼里,饭店的活就是自己家的活,“只有你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干好,如果只是觉得来上班,你永远没有这种热情。”

“现在身边都是年轻人,他们都觉得我‘怪’,快60岁的人了还这么有劲头。”王长华说,“顾客对我的评价,我比什么都重视,有一天一个吃早茶的顾客说‘今天的虾饺怎么没以前那么好吃了?’我在大厅听到这个话,立刻坐不住了,第二天告诉早班的同事必须好好做,增加主料、减少辅料,提高制作水平,等听到客人说‘今天你们这个虾饺像回事了’,心理才踏实。”

王长华干活快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她的一个同事告诉记者:“有次给婚宴做蛋糕,她两个小时做了65个,把我们都惊着了;我们面点活都是三班倒,她一个班下来能做150-160个杠子头,40-50个面包。”

学 8年拿出本科学历

王长华入行的年代,干面点活的没有高学历,高中毕业的她已经很不错了。前几年,她想圆大学梦,40岁的人走进课堂,参加了成人高考,从大专念到了本科,8年圆了自己的梦。“这学念得不容易,48岁才把文凭拿到手。”

回想当时参加考试的情景,她不禁笑了起来。“我当时参加考前辅导班,一个老师问,‘大姐,你来捣鼓这个干嘛?有空上大庙山跳跳舞多好。成人高考也不简单,考场上出现脑溢血都有可能。’”听着辅导老师的冷言冷语,王长华并不服气,“我就非试试了。”结果,他考上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原来叫教育学院),大专学的是烹饪,本科又主修了经济管理。

王长华就是这么一个人,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她说,每年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都赶上她最忙的时候,“夏天做月饼、冬天做馒头”,学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传 把绝活教给年轻人

王长华拿到的称号有一大堆:高级烹饪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大师,青岛市烹饪大师,国家级评委,山东省烹饪协会理事;荣誉也是一大堆:市劳模、单位先进工作者等。可是,在1975年时谁也没有想到她会这么有出息。

“当时在青岛面食加工厂上班,先学做杠子头、面包,还有奶油蛋糕,觉得挺有乐趣,喜欢干。看着新花样就很‘眼馋’,我下班了还要练两三个小时,什么捏花啊,都是那时候练出来的。”王长华说,那时候人挣得很少,也没什么加班费的概念,刚工作时一个月挣21元钱,转正后能拿到29.5元。回想过去的工作,虽然辛苦,她却觉得很满足。

现在,王长华的工作还有“传帮带”,有时还南下学手艺。“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手艺失传。”王长华说,“我经常表扬店里的年轻人,鼓励他们的干劲,希望他们能把我做面活的手艺学到家。”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景虹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大黄埠入选山东十大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