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辽宁一村庄为一名艾滋病孤儿单独建小学(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11-02 15:52:36

中午放学,王立军骑自行车载小峰回家

小峰经过村里的小路

  “别听他们的,他们都瞎说,咱不是那种病。”

  村里有了两所小学,相隔仅百米,坐在村委会的这间教室里,能听见对面学校清脆的上课铃声。

  小峰的学校没有铃声。这里也没有考试和作业,而且只上半天学。每天早上,母亲用自行车载着他,尽管步行的路程还不到10分钟。王立军故意让小峰的到校时间和对面学校错开,晚到、早退。这

样,即使沿着同一条路上学,他和村小的学生也很少碰见。

  小峰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呼吸时,胸口有时会响起一阵成年男人打呼噜似的声音。他学会了咳嗽时转过头,吐痰也跑到屋外的小路边。

  他几乎没再去过对面的学校。除了一次电视台录像,记者让他站到村小大门那里,他两手攥住铁栅栏,一张小脸贴了上去,茫然地向里面张望。

  一天下课,小峰突然跟王立军说:“他们都说我有病。”

  “他们是谁?”

  “就那帮小孩呗。”

  “什么病?”

  “艾滋病。”小峰轻描淡写地说。

  “别听他们的,他们都瞎说,咱不是那种病。”王立军撒了谎。

  村里许多人说,这个孩子不仅有艾滋病,而且智力有问题。第一年上学,小峰花了4个多月才学会从1数到100,而且还是王立军用拍皮球的方法半哄着学会的。现在14岁的他终于学到了两位数乘法,但乘法口诀还是背得不利索。

  “我觉得吧,这个事得这么看。”王立军解释着,“他的童年太封闭,智力开发不够。小孩玩弹球,你输几个,我赢几个,就是学加减法呀,可没人跟他接触呀。”坐在教室里,他提高了声音为自己这个学生辩护。

  王立军和小峰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自己的外孙女都长。每天早上,他骑50多分钟的自行车,到教室后先烧一壶水,倒水都不让小峰动手,因为怕他烫到。铅笔,是王立军削好的。连手纸,他都撕好了叠成块。

  这个得过脑血栓的老人,还要甩着胳膊摔烟卡、蹲在地上弹玻璃球。这时,小峰变成了裁判,他不停地告诉老师,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得听他的。”王立军说着,撇撇嘴。

  自打“爱心小学”成立后,王立军和小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记者。2006年,他们还和其他几个艾滋病儿童见到了温家宝总理。已经9岁的小峰是几个孩子中最矮小的。《新闻联播》播出的合影画面里,他缩着肩膀,把半个身子藏在别人背后。这张照片现在就挂在教室里。

  小峰成了附近的名人。外村人还给他起了绰号,“艾哥儿”。清扫村路的女人们见他经过,突然都停下了手中的铁锹,直起身盯着他。“是不是这小孩?”有人指指他悄悄说。

  为了怕人认出来“嫌弃”,王立军带小峰去街上理发时,每家店只光顾一次。

  只有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里没有歧视。王立军从来不主动和小峰提起“艾滋病”,他还想着,社会关注多了,小峰有一天就能回到正常学校里。

  从一开始,王立军就想让小峰在这间特殊的教室里体验到一个正常学校所能拥有的东西。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里,标注着教师到校时间、学生到校时间和升旗仪式时间。尽管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但他总是站得端端正正地讲课。除了语文和数学,他还开了体育、音乐和美术课。他带着小峰春游,最远的一次坐车去了100公里外的丹东。小峰在游乐场里开了碰碰车,他记得那里的羊汤好喝极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王立军试探着给隔壁村的小学打了个电话:“你们哪天开运动会?俺们不参加,我就领我学生去看看,开开眼界。”那所小学的教导主任很痛快地答应了,检录组还特别增加了小峰的名字,让他参加60米短跑。

  “我跑得太慢了。”说起人生中的第一次比赛,小峰缩着脖子一笑,露出一颗蛀牙。“我脚不行,不知道怎么了,我是鞋大呀还是怎么呀……我是最后尾,倒数第一。”

  他丝毫没有觉得难堪,因为奖品处的老师给了他一等奖的奖品,一块毛巾,又额外添了块舒肤佳香皂。

  “我就说,把我的病都治好。”

  自打村小合并到乡里后,没有上课铃的早晨变得缓慢而宁静。

  7点50分,村里剩下的最后一个小学生来了。“上课。”王立军在办公桌兼讲台前喊了一声。对面椅子“哐啷”一响,小峰半应付似地站起来。

  “同学们好。”老师对教室里唯一的学生说。

  “老师好。”小峰含混地应了一句。

  数学课过后是语文课。小峰趴在二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上,读得磕磕绊绊的。“我要的是葫芦。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用食指点着,每读几个字,就停下来抬起头,迟疑地看一眼王立军。老师点点头,他才低头继续读下去。

  课间休息,王立军陪小峰打了会儿乒乓球,又站在空荡荡的墙根下晒了晒太阳。“要是在以前的学校,这会儿学生们全在这儿晒呢,你挤我、我挤你的。”王立军说。如今,乡间小路上很难再看到孩子们的身影。对面的村小已经变成一家木材加工厂,堆满了粗糙的木头。

  小峰也是这个村庄里最后的艾滋病患者了。

  2008年12月,小峰母亲艾滋病病发又感染上脑病而去世。这个种得一手好庄稼的女人,走的时候不到39岁,身上还打着吊瓶。

  小峰被吓得眼泪也没有了。可是在火葬场,当母亲被推入火化炉时,他哭了起来。

  十几天后,天生一副好嗓子的父亲突然说不出话了。王立军骑自行车赶到他家时,这个男人睁着眼睛平躺在床上。王立军把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一点反应也没有。就在两天前,他们还坐在一起抽烟。那时王立军还跟他说:“不要老送孩子上学了,也该让他锻炼锻炼。”

  在床上躺了19天后,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小峰带着家里的彩电、装着照片的红皮箱还有一床军绿色的铺盖,吸溜着鼻涕住进了姑姥姥韩玉君家。这是他在村里最后的亲戚,也是唯一愿意接纳他的人。

  “我恨他,恨得顶顶的,他死了我都没去看。”如今,提起小峰父亲,59岁的韩玉君仍然咬着牙。“他娶的可是我哥的闺女呀!”当年,她的丈夫老洪看着邻居这个小伙子老实又能挣钱,才把侄女介绍给他。

  小峰家的土地和房屋被变卖后,遗产分成了几份。可谁来抚养小峰,几个亲戚却推来推去。姑姑的理由和当年村里的家长们一样,怕自己的孩子传染上艾滋。姥姥也不愿意接他去家里。照片里曾经亲密依偎在一起的家人,在现实面前拉开了距离。

  14岁的小峰已经明白了生活中的变故。“我爸还没死,我姑就问我爸,那些钱哪去了。我爸说不知道。我都知道,就藏后边了……我姥姥不要我。我去我姥姥家玩,吃完饭让走,我说我不走,不走干吗,在这呆着。我姥姥就叫我走,我大舅也叫我走,那我还呆着干吗?”

  没人问这些问题,可他不知道被触及了心里哪处,眼睛盯着墙角,说个不停。很快,他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双手插在裤兜里,垂着肩膀,偏着头,脸上有些不屑的神情。

  韩玉君家没有小孩,她的女儿已经出嫁了。村委会答应每天支付60元工钱后,她把小峰领回家,给他做饭、洗衣服,每年还给他过生日。这个男孩刚来时很听话,也很少提起自己的父母。只是在夜里,他常常哭醒。

  “想我妈。”在韩玉君怀里,他哭着说。

  小峰父母去世后,每季度去防疫站抽血的工作落到王立军身上。这个孩子对他相当依赖,一下出租车,就伸出手拉住老师。

  “我俩感情挺深。”王立军说。家里的红富士苹果,小峰挑出最大的送给王立军。有一年,王立军骑车上班时滑倒在雪地里,小峰看他一瘸一拐的,非要让他坐下来讲课,还“闹劲儿不喝水”,因为怕老师打水要走来走去。

  这两件事,王立军给不同的人翻来覆去地讲,“我真挺感动的”。

  小峰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尽管韩玉君会抱怨,他这一年长得“又高又胖”,吃穿比以前费了不少,可小峰知道,村里对他最好的还是姑姥姥。

  “姑姥,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告诉我,我把手割破了,把血往他身上抹!”他放了这样的狠话。

  对于艾滋病,他还没有显出太多畏惧。在小卖铺里碰见害怕他的外村小孩,他使劲解释:“没事,我出血、你出血,伤口碰一块才感染呢,平常接吻都不会传染。”

  他的话把成年人逗乐了。有人忍不住逗他:“你怕死不?”“我不怕。”他飞快地回答。

  但他曾跑进村里蓝色屋顶的教堂,跟着大人们一起唱圣歌。祈祷时,他闭上眼睛,“我就说,把我的病都治好。”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陕西榆林城管在单位种菜 被批不务正业(组图)
下一篇:多家航空公司规定残疾人引乘客反感可拒载(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