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老党员建和谐社区小分队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21 09:36:29

10月8日上午9时,秋风渐起,市北区伊春路社区老党员车传庆穿好运动装出门了,这套参加周六“党员奉献日”的装束是这位66岁老人的“最爱”。老人两鬓斑白,腿部在部队受过伤,走起路来不怎么利索,但精神头十足。

从单元门出来后,车传庆一路上走走停停,仔细观察道路上是否有垃圾、楼墙上是否有小广告。

每周六上午,伊春路社区各楼院就会聚集像车传庆这样的一批“扫楼老

人”,他们都是社区里的老党员,最小的近60岁,最大的82岁。伊春路社区5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党员组成了15个“和谐社区小分队”,他们将社区大事小情责任到人,分工到家。周六雷打不动的“党员奉献日”是这些老党员将小事化为社区和谐风景的小小缩影。

“管闲事”管出大和谐

伊春路社区处于老城区,基础设施差,低收入群体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开放式楼院里又没有物业管理,想保持社区干净整洁并非易事。“以前常有小广告贴进楼道,地上常有居民随手扔的垃圾,狗粪也到处都是。”回忆起原来的社区环境,老居民都会摇头。社区老党员一合计: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大家出来管管这些“闲事”。于是,每个周六就成了这些社区老党员的“奉献日”,一到这天,大伙不用统一召集,自觉地戴上手套、拎着工具出门“扫街”。

10月8日是最平常的一个周六,车传庆从楼道里出来,很快就汇入了参加“党员奉献日”的清扫“大军”。车传庆腿脚不利索,但清理起楼院里的杂草很有一手,先是用手将表面的浮草和枯枝清理出来,然后用铁锹贴着土地,利索地将杂草连根除起,不一会儿,一大堆杂草就堆满了路边。遇到难清理的“爬墙虎”,车传庆大手一挥,先将主枝蔓拉下来,再挥动铁锹将其大力切断,然后将敲下来的枝叶整理堆放,本来杂乱的墙面在阳光下整洁清丽起来。见记者担心他的腿脚不便利,他乐呵呵地说,“其实,不是我一个人这样,人老了,腿脚都不利索。可是这么活动活动也锻炼身体不是?”

自从老人们开始 “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没在家休息过一个囫囵假日,起初,很多老人们的家人都有点埋怨,可是看着渐渐干净起来的社区街道和明亮起来的楼道,家属们也自觉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老党员胡铁军和其家属韩俊就是这群老人中著名的 “夫妻档”。听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韩大妈患有脑积水,身体一直都不好,但她干起活来和其他老人没有两样。见人羞涩的她告诉记者,和大家一起干干活,心情好,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

“现在我老伴在路上看到有人扔垃圾,会马上上前好言相劝,大家街里街坊的,都不好意思,自然以后便自觉些。”70岁的老党员刘世滨也是清扫大军的主力,他告诉记者,在这些老党员们的带动下,如今在伊春路社区,90%以上的居民如果见到地上的垃圾,都会自觉地捡起来送到附近的垃圾桶里。“社区里的事就得形成个氛围,地上干净了,乱扔垃圾的人也就自然少了。看,我们社区的人都像我一样,垃圾要扔在该扔的地方,没地方扔,也不会乱扔。”刘世滨老人边说边从口袋里抓出一个皱巴巴的烟头。

每家和谐才是真和谐

“不仅把社区环境卫生当成自己的事,还将家庭和睦当成自己家的事。”说起社区里的这些老党员,伊春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于国霞很感慨。因为信任他们,如今伊春路社区的居民们有什么事,都是先找到这些老人们说道说道。

上午11点,干了半上午活儿的车传庆和刘世滨先后来到了伊春路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的“人民调解室”。得知上午没有居民来“上访”,他俩才坐下来歇口气。毕竟年龄不饶人,年已古稀的刘世滨坐下来揉着腿脚。“这里每天都有一名老党员值班。”车传庆告诉记者,自从成立以来,他们已接受求助好几百件。平时值班的党员接到群众的求助,除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外,能处理的问题立即处理,重要的问题就大家伙一起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者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车大哥党员调解工作室”、“世滨党员解忧工作室”的牌子和一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的工作日志。随手翻开一页,里面记录了工作室化解社区居民的纠纷的案件,从纠纷起因到调解过程,从调解结果到回访记录,详细工整,一目了然。见记者感兴趣,刘世滨就给记者唠了起来。“你看的这个74岁的老人住在伊春路8号楼,当时来找我们告他儿子和儿媳,说他们不孝顺老人,自己有房子不住,租出去挣钱,回家来啃老。不仅如此,他们每天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息还十分不规律。家里老人有严重的心脏病,被俩人折腾得够戗,让搬出去他们不干,老人说非要上法院告状去。儿子说,上法院可以,先断绝父子关系,家庭关系一度闹得很僵。同样是老人,做起工作自然好点,为了这事,老车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好多次都是晚上10点多了还在与老人的儿子沟通。看着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跑上跑下,苦口婆心,那孩子终于被感动了,搬回了自己家。”如今,在老车的协调下,两辈人不但不吵闹了,儿子还经常回家来孝敬一下父母,对簿公堂终于变成了和谐相处。类似这样的家务事,老党员们经常遇到,而且几乎所有的纠纷都能圆满解决,时间一长,他们就成了居民们最信得过的 “亲人”。“有的居民转退休金、报销医药费,竟然都来找我们帮忙。”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家庭和谐是社区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家每户的和谐了,这个社区才能真正的和谐。”刘世滨老人说,“我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没有从党员的队伍里退下来,在社区里干点力所能及的事,看着社区里家家和和睦睦,我们自己心里也开心。应该说,我们这些人的幸福晚年与这个社区的每家每户的幸福都紧密相连。”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让每个病人都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