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08 13:48:08
 
青岛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青岛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青岛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青岛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青岛2011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出炉

    编者按:

    上半年,青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6.75亿元,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3.4%……盘点着半年经济社会运行的数字指标,青岛在“大干2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潮中,迎来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在这个秋天里,全体青岛人首先收获了环境整治100天以来

    的市容大变样、生活环境的大改善;收获了市委市政府一揽子民生实事带来的实惠和喜悦:全国规模最大保障性住房开工、“大鼻子”校车上路、一批医院改造扩容、一批社会保障标准再提标……在这个秋天里,市委市政府满足群众诉求,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养老、停车难、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等一批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1

    综合整治100天市容环境大改变

    8月中旬,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历时100天,全市集中整治了视觉污染、环境卫生、铁路两侧、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停车秩序、建筑立面、机动车排气、居民楼院、建筑工地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容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点评:两个多月的时间取得的成效却让人们眼前一亮,许多市民和游客赞誉,青岛变得更漂亮了。其实漂亮是次要的,城市环境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是关系青岛未来发展和惠及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办好这项民生工程,关键在于“大干”之后的持之以恒,形成氛围、形成机制、产生长效。

    2

    大沽河治理全面启动三至五年改变面貌

    8月,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治理大沽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坚持防洪第一、生态优先,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点评: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全面治理大沽河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沿河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此举顺应46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内广大群众的发展新诉求,利在千家万户。

    3

    开建最大规模保障房 一举提供住房万余套

    今年以来全国用地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岛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7月11日开工建设。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达 808亩,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50套。项目配套齐全、居住功能完善。

    点评:全国用地规模最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委、市政府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安居问题的决心,它不仅是政府工作的一份骄傲,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工程虽庞杂,巨细皆关民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只有时时听民声,事事顺民意,才能把这个“全国最大”做成惠民、利民的大好事。

    4

    建立全新食品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力求无缝隙

    8月份,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原本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梳理和明确。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九大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缝隙。

    点评:食品安全老出问题,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责任不清、协调不力,是个重要原因。我市明确多环节跨部门职责,正是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有利于细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工,解决各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监管盲点问题,真诚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理解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紧密协作,让食品安全的保障网无缝可钻。

    5

    “大鼻子”校车9月22日上路

    9月22日,我市试点开通市实验小学和大学路小学共9条校车线路,两所学校的450名小学生成为首批校车乘客。首批开通的9条线路,其中3条线路发往大学路小学,其他6条发往市实验小学。校车的收费标准暂定为每生每天10元,即每生每月220元。据了解,今后随着校车试点成功,还会继续开通新的线路。点评:“大鼻子”上路,不仅仅是为小学生办好事,为家长减负担,更重要的是民生理念的大转变。只要是老百姓和广大市民需要解决的困难,都是政府应该致力解决的问题。当然,只有9条线路的“大鼻子”还只是开了个好头,人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总结一下经验、完善一下举措、提升一下服务,使“大鼻子”越开越多、越开越远,使全市的小学生都能逐步受益。

    6

    三家医院扩迁完毕,就医环境实现改善

    9月中下旬,总投资14亿元的海慈医院国医堂扩建、妇女儿童医院迁建、市中心医院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三大新医院将新增床位共2052张。此前,3家医院普遍存在的床位紧张、停车困难、医疗救治场所狭窄、人员拥挤等诸多问题。3座功能完善、设施精良、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医院大楼顺利落成,将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改善市民就医环境。

    点评:医疗资源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民生难题。如何破题,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是大费思量,而不惜投入巨资本,新建、改建、扩建医疗机构,特别是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三家医院扩建完毕,就医环境更好了,人们看病更容易了,是值得称赞的民生工程。

    7

    系列政策密集出台 居民保障待遇升级

    7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和市残联联合发布意见,2011年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在2011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登记的,可从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次月起享受基础养老金。2011年6月20日后户籍迁入青岛的外地迁入人员,可从迁入次月参保。

    失业保险金标准再次调整,七区由每人每月510元调整为600元;五市由每人每月450元调整为550元。

    七区五市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参保居民的个人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也逐步统一。

    8月份,我市还决定对老年参保患者医疗护理管理(简称医疗专护)政策进行探索,决定对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参保患者在部分定点医院试行医疗专门护理管理,也就是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实行医疗专护。

    点评:提高补助标准让人振奋,逐步统一参保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更值得欣慰。太多的城乡差别亟待消除,期待社会福利待遇也能尽快摘掉城乡差别的帽子。

    8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 努力建设最美乡村

    我市把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上日程。市政府要求郊区各市要按照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加快新增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要加快建立镇级专业环卫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快村庄保洁制度建设,把专业保洁和“户前三包”相结合,把集中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建立农村地区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按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研究探索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途径。

    点评:环境建设不能忘了农村,没有农村的美丽,也算不得城市美丽。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让农村居民彻底告别“三大堆”,实现农村净化、美化,这是我市实行农村“五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搞好农村“五化”,也是打造“宜居青岛、幸福城市”题中应有之义。

    9

    向地下要空间 解决停车困难

    7月,我市提出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根据条件对新建人防工程,能用于停车的尽量用于停车,对现有早期人防工程,能够通过改造可用来停车的,全部进行改造。同时,根据市停车场建设规划,市人防办将做好配套地下停车场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广场、绿地的地下空间,按照战备型、经济型、生态型、应急型等特点和市区人口分布情况以及交通状况,增建停车场工程。

    点评:停车难,是社会现象;难停车,是城市现状;车难停,是公众心声。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汽车增速惊人,城市规划滞后。缓解难题是千万居民的心声,而在当前资源紧缺的前提下,通过空间寻求解决之道不失为可行之举。

    10

    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

    9月,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在三区及市郊五市全面展开。预计到2012年,全市将有1万名困难老人可得到政府购买的基本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达100%。

    点评: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我市探索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机构和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休闲娱乐等服务。有利于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此举,养的是老人,帮的是年轻人,受益的是全体青岛人。(记者 韩军营)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生产总值3016.75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