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培养京剧人才 传承流派精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10-03 16:41:42

  从2010年岁末到2011年夏秋,京剧舞台和荧屏一派红火景象。古老的、历经曲折的京剧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正步入又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历史时期。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人才涌现。一批又一批新人带着青春朝气走进观众视野,老、中、青几代携手,相映生辉,人才队伍呈现出“三个梯队”格局,为京剧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

  薪火相传,人才济济

  研究生成为中坚力量

  对于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一向被称作“角儿的艺术”的京剧来说,优秀出众的人才尤为重要,人才梯队的衔接有序和新秀辈出,是艺术绵延光大的根本保证。

  “三个梯队”的概念,始于2010年11月举办的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简称“学京赛”)。当时,一批大学、中专的90后学子初次亮相,得到广泛好评,被称为京剧人才的“第三梯队”。之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中国京剧流派研习班(简称“流派班”)汇报演出以及举办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不同年龄段的新生力量接踵亮相,亮点频现,“三个梯队”的格局更为清晰:

  第一梯队,以60后为主,年龄从40岁到50岁左右,正处于艺术的黄金时期,年富力强,多为院团的主演和骨干,是当今京剧舞台的主力;

  第二梯队,以70后为主,年龄在25岁至40岁左右,是近10年间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艺术上处于上升时期,许多人已是院团的新一代“梁柱”;

  第三梯队,以90后为主,年龄在25岁以下,最小的只有十几岁,以首届“学京赛”的金、银奖选手和流派二班的部分学员为代表,加上其他处于同年龄段的具备潜质的艺校学生,属于尚待精心打造的后备军。

  在“三个梯队”之上,还有多位60岁以上的老艺术家,不时活跃在舞台上,起着难能可贵的传、帮、带作用。

  “三个梯队”,从60后到90后,年龄跨度达40年,人才结构层次合理、衔接有序,构成了一支新时期以来最为齐整而又富于生机的京剧薪火传递之师。第一梯队是当前的主力阵容,第二梯队逐步接班,第三梯队可以把事业支撑到2050年,为当前直到新中国成立百年的京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三个梯队”建设,是在党和国家倡导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大背景下,从京剧传承、发展规律和时代需求出发而进行的一项战略性的京剧人才系统工程,凝聚着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辛勤努力和众多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的期望和心血。

  对“三个梯队”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京剧尖子人才的分布有着两个较为突出的现象:一是“精锐部队”多数集中在京、津、沪;二是各地区、院团内部梯队之间的人员比例不够均衡。当前人才队伍的地区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领导的重视,状况将会逐步改善。

  激活流派,繁荣剧目

  振兴国粹抓关键环节

  京剧的传承和兴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素质是否优良。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人们常讲一个院团、一台戏的“四梁八柱”如何,指的就是行当是否齐整,水平是否相当。当前京剧的“三个梯队”,大体上看生、旦、净、丑齐全,但大行当中的一些分支——即细分专业的小行当,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出色的人才不多,尚需着力发现和培养。

  流派是京剧艺术成熟和繁盛的标志。目前,流派的生存现状不太均衡,有些深具欣赏价值的流派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亟须重点扶植。今后可以对流派创始人或名家生前所在的积淀深厚的院团有所侧重,对已有的、看准的人才,要下大力气培养。

  京剧人才培养虽然成效显著,但在传承水准、演出剧目和经营、宣传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需要采取切实而得力的举措。

  首先是要搞好传承。艺术遗产的精华与活力主要在传承人身上,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各个行当、流派的新秀传人。特别是王金璐、谭元寿、李世济、梅葆玖、杜近芳、张春华等老一代艺术家,克服体弱多病,坚持课徒授艺,他们是京剧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关心和爱护。

  第二是剧目建设。当前京剧演出以及教学剧目仍然不够丰富,要组织好编剧队伍。一方面挖掘、加工传统剧目,进一步整理已有的移植和新编历史剧,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需要相当的专业、文化知识素养的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另一方面是新剧目创作,包括历史剧和现代戏,不能本末倒置,盲目攀比大制作、大乐队,一定要遵循京剧艺术规律,保持发扬京剧的优势和特色,创作出真正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好戏。

  第三是做好五个项目,即青研班、流派班、青京赛、学京赛和央视《空中剧院》。这五个项目的全面实施、配套与衔接,已经构成了有机渐进的京剧人才培养系统,是新时期振兴京剧的创举。今后继续做好五个项目的总体筹划,精心运作,相互给力,作为新时期开创性、多方位、系统化的京剧人才培养战略,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第四是赢得观众与市场。应做到六个字:请进来、走出去。用丰富的剧目、精彩的演出、合理的票价和良好的服务吸引观众来看戏,同时,主动到各省、市、地、县以及学校、企业送戏上门,扩展市场和观众面。

  纵观京剧从徽班进京至今的历史进程,往往以5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先后经历了初创、成熟、鼎盛和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这4个阶段,现在正走向第五个50年。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振兴举措已经取得成效,但创造京剧新的繁荣还要做全面、系统、扎实的努力。广大京剧工作者肩负着振兴的使命,他们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理应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相信,有京剧人的坚守与进取,有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京剧艺术新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绚丽!(原载《中国京剧》杂志2011年第10期)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在京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