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探访青岛首个小作坊加工园区:游击队变正规军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9-28 09:36:32

 
青岛原先的小作坊进了加工园区,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听说青岛原先的小作坊进了加工园区,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记者近日前往进行了探访。

    老家在诸城的胡龙江,今年30岁,自2003年开豆腐坊起,8年间换了5处地方,不是他愿意折腾,也不是越换买卖做得越大,主要原因是不符合相关规定,尤其是卫生要求,质监等相关部门一来检查,他就得另起炉灶。

    今年8月25日,胡龙江的豆腐坊终于不用再搬迁了,他也不再怕质监等部门的检查了。和其他9个豆腐坊老板一起,胡龙江们成为城阳区流亭街道豆制品加工园区首批业主,他的小作坊被正式收编为“正规军”。

    流亭街道豆制品加工园区是城阳区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在我市尚属首个。城阳区食安办工作人员栾绍斌介绍说,因相关法规缺失,食品小作坊业主一直苦于办理营业执照。监管部门在查封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无证小作坊后,业户们大都会选新址重操旧业。一些被查封的业户曾表达过希望能正规经营,无奈又受资金、规模制约。

    此次城阳区堵疏结合,引导一民营企业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在流亭街道建起3600平方米的豆制品加工园区,可容纳16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园区实行统一供应原料、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培训从业人员、统一监管和检测,既有利于作坊业户规模发展,又为广大市民餐桌食品安全把好了关。目前,已有10家豆制品生产作坊进驻园区,日生产能力8吨。

    搬进园区,生产成本增加了,那些作坊主能接受吗?

    胡龙江给记者算起了成本账:租用100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年租金2万元。规模扩大后,他花10多万元添置了不锈钢、半自动设备。统一配送的大豆比市场上每斤贵一毛钱,目前,一天需用大豆3000斤,一天就要多花300元。如果是满负荷生产,仅大豆每天就要多花1000元。除了以上成本,每天做豆腐所需要的燃料、自来水和存放豆腐的冷库费用也在100多元。

    “成本虽然增加了不少,但豆制品品质、知名度上去后,销售量增大能够抵消”,胡龙江说,搬进园区前,他老是“打游击”,不敢装修豆腐坊。有一次,他花了一万多元装修了作坊,结果半年后房屋拆迁,装修费打了水漂。以前压豆腐用千斤顶和石头,有时连柴油桶都派上了用场,难以保证豆腐卫生。有一次,他把豆腐送到学校食堂,结果人家吃出不卫生的东西投诉了,一下子被罚了500元,相当于两天白干了。以前做豆腐用土锅炉,得花钱雇人看管着,而烧煤和木头也要花费。现在园区为业主配备了大锅炉,烧的是生物质燃料,虽然每天用燃气贵些,但打开阀门直接可以用,节省了人力、时间,而且还干净。豆腐品质有了保证,园区正在为业户联系企业做统一配送业务,这一做法将大大拉动豆腐坊的产量和销量。

    “听说要入驻园区,我老婆比我决心还大。从2009年结婚以来,因为老是搬家,我们都没敢要孩子,现在稳定了,可以计划一下了,我还要把老人接来一起住。”胡龙江说。

    今年五十岁的高长库也是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业户,他来自东北,做豆腐10多年了,原先在即墨开豆腐坊。他认为,入驻专业园区是小作坊发展的趋势,“统一管理后才能保证食品卫生和质量,早晚都得进园区,早进比晚进肯定强!”

    采访中,高长库和胡龙江都对记者表示:“只是心疼豆腐的批发价,生产成本增加了不少,可每斤批发价只比零售市场上高一毛多。”

    针对业户面临的难题,园区管理者正在积极谋划,为园区豆制品规模品牌做大提供更好的契机。流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海青告诉记者,园区正与我市各大批发市场联系,为这些业主在批发市场寻求摊位。同时,园区还在协调周边企事业单位,准备开展定点豆腐配送业务。“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还要为豆制品申请商标,为豆制品申请QS二维码认证。届时,市民通过二维码,就可追溯豆制品的生产全环节。”

    据悉,下一步,城阳区将把豆制品加工园区的经验向各乡镇(街道)推广,符合建设条件者,均将建设一处小作坊加工园区。(记者 刘丽娜 通讯员 矫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替民维权 守护百姓祥和
下一篇:村庄里崛起新都市 80后小伙辞掉公务员当村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