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蓝色经济半岛行东营篇:10年建全国宜居创业城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9-22 09:19:28 字号:TT

  一个人摆脱路径依赖很难,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东营是国内著名的石油之城,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石油产量在其境内,自该市1983年建置以后的近三十年间,石油产业的产值长期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东营绝对的支柱产业。当地人有句口头禅:“油田一感冒,全东营都打喷嚏!”

  然而像每个资源型城市一样,东营在一路飞奔之后逐渐陷入隐忧,因为,再丰富的资源也有枯竭的一天,唯有提早转型,寻找到更多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替代产业,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们经过不间断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使全市石油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到50%左右,对于石油产业的依赖有所降低。”东营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告诉记者。

  凭依优势,放手规划

  拥有广阔的滩涂,是东营的天然资源优势——这一点,和滨州一样。

  行进在东营沿海,在无边无际的滩涂上,随风飘舞的芦苇荡、不时惊起的白鹭令人印象深刻。薛荣建介绍,东营的滩涂面积达到 12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滩涂、盐碱地等未利用地达452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而且,经过多年积淀的东营也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石油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目前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新闻纸产能居全国第一,离子膜烧碱、轮胎产能居全省第一,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装备等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自古以来,港口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巨大引擎,东营人则有东营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处于山东半岛与京津唐地区交通要津的东营港,今年上半年两个3万吨级码头已累计接卸货轮420多艘,吞吐货物260多万吨,中海油、万通等八大业主码头正加紧建设。“2015年以前,东营港将力争建成生产性泊位50个,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进一步加快港区一体化发展,从而强力拉动东营蓝色经济的建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苟增杰说。

  广阔的土地资源空间,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再加上港口,是东营围绕蓝色经济实施战略规划的基础,也是其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全市战略布局的重要依托。

  而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让东营的资本吸纳力有了新的提升,有着灵敏嗅觉的国内外银行,很快体察出其间的投资潜力。“我们一年之内就吸引了10多家股份制银行前来落户。在此基础上,我们推进设立投资基金、创业投资集团和股权交易市场,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招商引资,为蓝色经济发展全力提供政策、金融和创新支持。”薛荣建表示。

  截至目前,东营确定的117个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30余亿元。

  蓝色方向:高效生态

  “高效”与“生态”,是东营发展蓝色经济的两个关键词。

  位于东营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肩负着该市率先发展蓝色经济的使命。该区办公室副主任邢伟向记者介绍,开发区目前正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我们引进的新项目,必须低于同行业能耗平均水平,低于全区能耗平均水平,同时禁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进区,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开发、高水平运作,打造高端高质产业的聚集区、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在东营重点发展的产业中,现代渔业占据着重要位置,位于东营垦利县、东营为发展蓝色经济而规划建设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恰恰兼具了高效、生态两大特色。在这一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里,9万亩海参养殖池塘均是人工造礁,并且实现了海水在海参养殖、虾蟹贝类养殖、卤虫养殖、晒盐制盐等领域的梯次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缩短了制盐时间。

  “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取之不竭的风能竖起33台风电机组,同时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了地下、地表、地上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东营市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管理办副主任伍方旭说。

  按照发展蓝图,今后,东营将把构筑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力争通过10年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全国宜居创业城市。(记者 林 刚 段晓东 赵笛)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