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留学中介7成黑户 天价中介费利润占一半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7-29 07:56:16

    讲述

    近两年,青岛火热的出国潮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岛城现在每年有5000人左右的留学生,而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记者采访发现,现在海归变“海待”的故事依然在重复上演,然而也有借助国外跳板成功实现转型的代表。针对出国后出现的两极分化,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娄雷表示,出国留学不是逃避压力,而是要对未来发展做一种选择。“无论是国内上学还是国外上学,其目的

都是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说,出国留学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攻克五关:自立关、语言关、文化关、交际关以及价值关。

    留学镀金变成“真金”

    能够进入“常春藤”名校,对吕燕来说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就读的她,也曾试图通过申请转校进入布朗大学,但均以失败告终。“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我用了三年时间将大学四年课程念完,而且GPA(平均成绩点数)达到3.65,数学成绩特别好,在全美也能达到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2010年6月份,我想申请布朗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几经申请最后终于接到了名校的Offer。”吕燕说,“国外的生活让我拓宽了眼界,名校的求学经历也为我今后铺好了道路。”据了解,吕燕毕业后就会回国,她已经与一家世界500强的在华企业达成了初步签约意向。

    海归回国成了“海待”

    王一涵2005年大学毕业,由于考研失败找不到好工作,决定出国。“其实家里的境遇并不宽松,当时办出国的费用就花了6万块。”王一涵告诉记者,母亲早已退休,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父亲在她大学毕业那年查出了肝癌晚期,家里花销特别大。“父母拿出了为数不多的积蓄供我出国读书。”由于成绩一般,王一涵去了韩国留学,本科在国内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出国后她先学了一年韩语,研究生阶段学的还是汉语言文学。“2010年年初我回国了,还是面临找工作。在家待了半年,最后与一家私立院校签订了临时合同,教韩语。”然而由于招生不景气,今年该校取消了韩语专业的招生,王一涵失业了。说起这段经历,王一涵不愿提起,毕竟花了那么多的钱,最后回国仍然面临回家待业的遭遇。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利群点心柜内黑苍蝇飞舞 营业员被问烦扭头走
下一篇:青岛成品油零售价格不降 业内:需发改委发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