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百余市民26日逛隧道 10分钟薛家岛到青岛(图)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 2011-06-26 23:57:19

    “快,太快了,10分钟就从薛家岛走到了青岛,海底穿行,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昨天上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教师王挺在乘车体验了青岛胶州湾隧道后激动地表示。

    当天,青岛国信集团联合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组织“走进胶州湾隧道”市民体验活动,邀请来自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红十字会、残联、宗教局等23家单位的100位市民共同体验了即将通车的青岛胶州湾隧道。9时20

分,车辆由四川路入口驶入胶州湾隧道,大家一片欢呼。

    王挺老家在潍坊,从1973年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算起,在青岛已经居住了近40年。他清楚记着自己1974年第一次去薛家岛支农的情景。“我和同学们坐着卡车绕胶州去的薛家岛,走了整整一天,”王挺说,支农的一周时间里,同学们每晚都会在薛家岛向青岛方向看,栈桥的灯光就在眼前,两岸却不能互通,成了他对薛家岛最深的记忆。如今的王挺已经成了大学老师,主攻街景摄影,岛城的大街小巷烂熟于心,胶州湾隧道通车后,公交车只需两元钱10分钟就能跨海,他打算多往西海岸跑几次,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在隧道大断面、V型最低端等几处重要节点,百名市民下车参观并听取技术专家的讲解,隧道建设的高效,设计的精妙让体验者叹为观止、赞不绝口,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家住伊春路的市民田聚昌对隧道的排水和通风特别关心,当技术人员向他详细讲解隧道的设计理念和施工保证时,他听得聚精会神。“没进来的时候,以为胶州湾隧道和仰口隧道差不多大小,进来之后才知道不可同日而语”,田聚昌很感慨,“海底隧道虽然长,但在水下一点压抑感也没有,设计合理可见一斑!”

    来自青岛24中的闫宝利更关心隧道的建设。他告诉记者,这么大的工程,不到4年就干完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 4000名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青岛建设出了一条海底大通道,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希望有机会能带学生们参观隧道,听听隧道建设者的故事。

    车辆继续前行,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市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刘鸿博,来自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青漂”的他此前只去过西海岸两次,但对那里的风景赞不绝口,“金沙滩太美了,我妈妈和妻子都很喜欢那里”。

    刘鸿博认为,胶州湾隧道通车后,东西海岸的居民就可以便捷地往来两地了,对于西海岸居民而言,借助隧道方便地享受市区的高质量医疗设施也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他以自己的工作举例,西海岸病人如果突发脑血栓、脑出血,可以通过隧道抢在黄金时间内赶往市区医院接受救治,效果将会好很多。

    车辆很快从薛家岛出入口驶出,由于下着雨,市民在车上欣赏了“中国红”收费站之后,便沿原路返回,10分钟后,10点 38分,车辆如期驶出四川路出入口。 (本报记者 崔 武 摄影 傅学军)

-
相关链接

上一篇:125辆新公交穿梭隧道 全身高科技(图)
下一篇:院士赞胶州湾隧道:中国建设上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