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03年抗击非典热血援京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6-24 09:05:12

    2003年春天注定不寻常,党中央成立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任总指挥,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击非典保卫战。青岛市委、市政府紧急成立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动员全市上下行动起来,构筑起一条条抗击非典的坚固防线:驻青部队29名医护人员奔赴小汤山非典病房参与医护工作,青岛人民捐献19.1万毫升鲜血驰援北京……在灾难面前,千千万万名青岛人

用坚定和信心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抗非一线

    重庆中路896号,这处位于城区边缘处的大院,乍一看只是一家普通的医院,然而将时钟调回到2003年,这里是青岛市防非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岛市防非定点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

    在医院最东边的一座三层小楼,这里常年大门紧闭,只有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才会启用,医院政务科主任蒲荣军告诉我们,这里便是当时非典疑似病患的集中治疗地。摸着病房里的防护服,这个曾经的“贴身伙伴”,护士长王辉彬告诉记者,在那个特殊时期,每个进出病房的医护人员都要花费40分钟穿5件防护服,一连四个小时的护理工作下来,防护服里全是汗。为了降温,大家就往防护服里加冰块,但冰块很快化掉,冷水在防护服内变成温水。一天的工作下来,大家都感觉快要虚脱,有时全封闭护目镜上起了雾,这时只能凭手的感觉摸着患者的血管进行注射。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市人民群众的和衷共济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委、政府、市民、村民,党员、干部、群众,男女老少,军民群团,各行各业,情牵着情,心连着心,抗击非典,保卫青岛,使各基层社区、村庄,甚至家庭、个人都成了战斗前沿和坚固的防线。

    热血援京

    2003年4月底,抗非工作进入艰巨的攻坚战,血源不足严重阻碍了抗非工作的进行,重症病患需要紧急抢救,一时间首都向全国各地紧急求援。2003年5月1日,青岛早报在一版独家刊登了《北京紧缺B型血 四个采血点等你献血支援首都》的报道,消息一经发出,爱心市民立即从四面八方涌向采血点,当天在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发起的“支援北京,抗击非典,无偿献血一日捐”活动中,619名市民献血19.1万毫升,在岛城演绎了一场血脉情深的动人故事。

    “流动采血车刚刚驶上街头,就立刻被前来献血的市民围起来了。”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于琦在接受采访时说,许多人围着采血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些来得稍微晚点的人,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才轮上。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口号的感召下,吝惜“生命”的年轻人在这里忘记了时间,急于购物的恋人在这里排起了长队,平日里难得见面的亲朋好友在血站相遇,“北京缺血,我们献!救人要紧,要多少抽多少,我们是一家人!”市红十字会于青主任在回忆起热烈的献血场面时,用“为之动容”和“敬佩”来形容。

    5月2日,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加班加点检测,于下午将合格的17.76万毫升鲜血分装成14大箱,由市南交警大队警车开道送往流亭机场,机场开通“绿色通道”将“救命血”送上青岛至北京的航班。当天下午5时30分,这批血液即被分别送至北京临床紧急用血一线,输入到首都人民的血脉。2003年5月21日,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将在5月1日这天参加援京无偿献血的619位市民名单上报至山东省献血办,由省献血办统一登记造册,连同山东其他5个城市的献血名单一起,这份名单被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据统计,在援京献血的爱心活动中,山东地区共涉及到青岛、菏泽、邹城等6个城市总献血人数共计1510人,累计献血量为49.4万毫升,山东支援北京的献血量占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成为献血最多的省份,而其中青岛约占山东总体献血量的三分之一,为山东地区献血最多的地区。

    经济快车

    非典疫情期间,由于工作预案周密,各项措施扎实,出现突发疫情后,各方面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青岛及时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全市重点实施医疗观察和医学隔离的病人工友4例,但是由于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无一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也未发现异常者。

    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尽管经历了非典特殊时期,我市经济快车却在当年冲过非典阴霾,呼啸前行。

    来自市统计局的一组数字令人振奋——2003年上半年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7.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这是1996年来的第二高速度。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68.4%;外贸出口45.25亿美元 (不含中央、省公司),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7.31亿元,增长13.4%。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描绘美丽乡村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