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市民看大桥一路欢呼:青岛20年赶上夏威夷(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6-19 07:06:10

 

   看大桥挺激动

    中午12时左右,“蓝海明珠”驶近海湾大桥。“看,海湾大桥!”随着游船的越驶越近,薄雾中的海湾大桥逐渐清晰起来。因为“蓝海明珠”的航线正对海湾大桥中间位置的主航道桥——大沽河航道桥,所以站在船上,能从整体上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桥贯穿胶州湾,横跨东西两岸。

    近距离观看海湾大桥,让船上的市民挺激动,船上几乎所有的市民都以海湾大桥为背景合影。“

我家住在沧口,最近半年来,我经常从岸上看海湾大桥施工。如今海湾大桥马上通车了,我这心里还挺激动。”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如此长的大桥跨海而建,只用了4年多工夫就建成了,真的出乎她意料。“能从海上看海湾大桥,也算是了了我的一桩心愿,因为从大桥开建那天起,我都是从岸上看,一直想着大桥横跨胶州湾到底是什么情景?在大桥马上通车前,我终于从海上看到了大桥雄姿,真的很壮观!”

    “今天我在海上看大桥了,明天如果天气允许,我还想走走海湾大桥,一览海湾大桥壮美身姿。”市民于先生表示,在大桥通车前,他还想到桥上走一走,“不为别的,就是内心有份自豪。在青岛生活了一辈子,海上建一座20多公里长的大桥,这是我们年轻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登船的市民以中老年人居多,为了保障参与者的身体健康,青岛市120急救中心选派3名紧急救护人员携带设备全程护航。

    ■市民故事 看今日巨变

    海上看大桥,除了惊叹大桥雄伟外,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在游船航行途中,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都表示青岛的发展非常快,城市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最近的20多年,青岛是年年变模样。”成了市民共同的游览心声。 笸赵惠花·盐业学校老师 20分钟到学校以前不敢想

    “现在大桥马上通车了,从沧口去红岛和胶州,只需十多分钟就能达到。可如果回到30多年前,我刚从胶州老家到位于现在红岛附近的山东盐业学校工作时,从红岛到市区往往需要走上半天时间。”在昨日登船的市民中,今年59岁的赵惠花是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原山东盐业学校)退休职工,现居住在四方区抚顺路。昨日观看海湾大桥,说起青岛交通发展,她感触最深的是环湾路网的飞速发展和环湾城区的巨大变化。

    赵惠花1979年12月来到位于现在的高新区张哥庄的山东盐业学校工作,用她的话说当时那里绝对是“兔子不拉屎”的地界。除了校门口,就是盐场和荒滩。“冬天里,我们教师取暖都是用农民田地里的麦茬,一烧满屋呛烟。因为条件艰苦,不少分配到学校的青岛市区大学生,干不了几年就想办法调走了。眼看着如此下去,学校留不下人,将影响教学发展,学校只好在抚顺路附近盖了教职工宿舍,工作日时间发班车接送职工。”人虽然进了城,可因为交通不便利,同样遭罪不少,从学校到市区宿舍区,班车要跑很长时间,如果遇到堵车,两三个小时也回不了家。赵惠花回忆,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从学校到市区还主要走土路。因为环胶州湾的主要道路只有一条,经常发生堵车现象。“我们学校班车下午4点20分发车,有一次因为堵车晚上8点还没到家。”

    1995年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通车时,盐业学校的老师差点放鞭炮庆祝。因为从学校到市区宿舍,只需40多分钟就到啦。“我当时的感觉是,交通改善程度等于‘一步登天’啦。当时想,从学校到市区已经是高速公路了,如果再快能快到哪去。”赵惠花说,现在海湾大桥马上通车,从市区到学校走海湾大桥只需20多分钟。“在海湾大桥2006年开工建设前,能在20分钟内从市区到学校,我连想都不敢想。”

-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一本线上近20%考生落榜 二本济青仍享单独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