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滥用膨大剂致西瓜变“地雷” 食用对健康有隐患

来源:央视网 2011-05-17 14:13:32

    镇长:27户有5户严重。

    这眼看着就等着上市卖的西瓜,怎么说裂就裂了呢?

    大吕村的瓜农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并没有种植西瓜的经验,西瓜的种苗由村委会统一购进,种植过程也是在村委会请来的技术员指导下完成的。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的村委会农业主任贡政荣:我们村委会出了5000块钱一个月的,从江苏苏北东台请过来的技术员。这个瓜就是东台的爆炸瓜。

  膨大剂

?西瓜爆炸的元凶?

  瓜农刘明锁回忆,西瓜开炸的前一天,技术员曾找到他说,从山东购买的“西甜瓜膨大增甜剂”这种药已托运到镇江,让他使用,以保证西瓜更大更好。

  村来请来的技术员:我们是从98年开始用的。就是我们有了这个药我们就用,就是有了翻倍增产的这个效果,增甜的这个效果。

  瓜农 刘明锁:这个膨大剂钱收得不多,这个一包两块钱。一个棚子只花四块钱。

  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刘明锁当天就在自家的西瓜地里,使用了“西甜瓜膨大增甜剂”,第二天一早,就出现了西瓜开裂的情况。

  瓜农 刘明锁:6号用的药,7号早上我发现炸瓜了。

  和老刘一样,潘和平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使用了“西甜瓜膨大增甜剂”,而且用的量比刘明锁要大。

  瓜农潘和平:我是使用最多的一家,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增加甜分。要是药有害的话肯定不会推广给我们用,他们也肯定是通过咨询之后给我们使用。

  在刘明锁的瓜地里,记者找到了“西甜瓜膨大增甜剂”的包装袋,上面显示产品由山东绿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这种产品能提高西瓜、甜瓜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干物质量,使糖度VC含量明显提高,口感好,果形大,有效防止水瓢瓜,增产30%以上。瓜农们怀疑,西瓜炸裂会不会和使用“西甜瓜膨大增甜剂”有关呢?

  调查过程中,记者恰巧遇到了前来这里调查原因的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汪良驹。他表示,西瓜炸裂不排除和膨大剂有关。

  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汪良驹:这种膨大剂应在花后使用,那是幼果期,这个时候西瓜是实心的;西瓜一般长这么大的样子(成熟期)之后用,是有问题的。瓜有空心的地方,有的细胞大,有的细胞小,那么可能是这个地方的力大一点,那个地方的力小一些,就炸开了,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我们今天也特别地看了一下子,就是没有在没有用过膨大剂的,他也有了劣果,8号的时候,就是下雨了,所以地势低洼的,水量多的地方呢,他的这个瓜炸的更多。

  汪良驹告诉记者,西瓜炸裂的真正原因,他们需要时间做进一步调查,然而,对于瓜农来说,现在他们担心的不仅仅是开裂的西瓜,即使是那些没有炸开的西瓜,想要卖出去,在运输上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瓜农:炸得特别厉害,象我们采瓜给你的话,一天两三千斤瓜没了。(记者:什么意思呢?)从地里挑上来,这里一放那里一放就没了,就都炸掉了。像(汽车)在平路上走不要紧,(地上)有大的石子,一搞就瓜破了,自动会破。

    喷洒了膨大剂的西瓜是否安全?

    好好的西瓜炸在了地里,一片狼藉,侥幸有几个没炸开的,也如同玻璃般易碎,运输的路上稍有颠簸也会四分八裂。爆炸的西瓜不仅炸碎了瓜农的心,也扰乱了消费者的神经:到了夏天,谁能不吃西瓜啊!不炸不知道,一炸倒是让人们知道了:原来很多西瓜都用了膨大剂啊!如果吃了这些通过人工方法催熟、催甜的西瓜,身体健康会不会受影响呢?《消费主张》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冯双庆教授向记者介绍,膨大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属苯脲类物质,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在实际应用中,把氯吡脲原药制成0.1%或0.5%的乳油,浸沾、涂抹或叶面喷湿,可以使果实迅速膨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个很广的范围,膨大剂是植物调节剂上的一种,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它的果实能够迅速长大,具体一点说就是它的果实的细胞分裂特别快,从外观上看,这个果子长得个儿就特别大。所以说,这个膨大剂出现以后,就非常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据介绍,膨大剂最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在1985年,日本开始生产这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但是在使用以后,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日本)使用以后,就发现这果子就会有一些畸形,长得不规则,而且它很不耐贮藏,很容易烂。所以说,日本就没有再生产和使用。但是在80年代末期的时候,我们国家就从日本引进了这种膨大剂,而且在92年的时候,在农业部登记注册,在我们国家一些省份就开始使用了。那么直到2007年,就正式的登记这一个叫“果旺”,范围就更大大了。

  那么,膨大剂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使用了膨大剂的瓜果我们能放心吃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这个植物的激素和人体的激素它是两个系统。比如说这个生长调节剂,它对于这个果子它能膨大,能加快,但是并不见得会在我们人体里头会怎么怎么样。所以,这还是两个系统。

  冯双庆教授认为,它对人到底有没有什么损害现在没有一个定论。但植物的激素和人体的激素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不太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膨大剂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

  专家观点:建议不要使用膨大剂

  这两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微博)也一直在关注西瓜炸裂事件。他认为,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瓜果种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暴露出了一个过去我们忽视,但是又存在很大问题的一大类产品,过去消费者很关注比如一般的食品添加剂,比如肉类的瘦肉精这些。然而实际上我们吃的瓜果类也有一大块促进改变植物正常生长规律,应该叫植物类的添加剂,瓜果类的添加剂,过去它浮在水面底下,我们没注意,实际上这一次感觉到了这一大块儿问题很严重。

  郑风田教授认为,这次的炸瓜事件中,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是膨大剂的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现在不仅仅西瓜用,像这个猕猴桃,葡萄、草莓,它都希望里面的果肉长得更多,所以这时候膨大剂就被用上了。膨大剂应该是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是核心还是促进细胞分裂的各种细胞分裂的激素类物质,它应该简称是植物激素类的物质。片面地改变植物的正常生长规律,让它无限地去分裂分裂分裂,最后达到增产的目的。

  郑风田向我们介绍,因为膨大剂能够带来20%以上的增产效果,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在果蔬种植中使用。但是,在国外,膨大剂的使用却远没有中国这样广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整体在全球分成两大派。一派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各样新技术滥用;另外一派就是以欧洲和日本为首的,很慎重。美国它问题比较少一点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美国的农场都很大,公司的规模也很庞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来使用。但是像我们国家和日本,都是小农,小农的数量又很多,规模又很小,像我们国家有2亿多小农户,有几十万家小作坊,所以一旦你批准他使用了,他就有可能出现滥用。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避孕药”黄瓜引担忧 北京摸底调研农产品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