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市南所有社区均将建1000平方米以上三个中心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3 08:13:48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向全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市南区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工作纪实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摘自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等天暖和了,我们准备把这个池子改造成钓鱼池,让老人们在此钓钓鱼,找找乐。 ”春节前的一个上午,虽然寒意袭人,但是站在市南区中山路街道河南路社区“三个中心”院内结冰的小水池前,居委会主任王国际还是暖意融融地做起了新一年的规划。王国际的暖意来自社区服务用房条件的改善,以前他们“蜗居”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内,不用说召集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连自己办公的地方都很局促。而今,区里建设社区1000平方米以上“三个中心”(管理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这项民心工程,让他们搬进了1400平方米的大房子,可以天天邀居民来做客了。

    2009年底,市南区制定了为每个社区建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的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而今已有30个社区实现了这一目标,其中20处已经正式启用,10处正在加紧装修,也将于近期陆续启动。不少原先条件简陋且四处“打游击”的社区都有了自己面积宽敞、设施优质的管理服务中心,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一站式的公共服务,还可以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全新的社区“三个中心”已成为市南区社区中的一笔宝贵的民生财富,让居民受益无穷。

    言必行,诺必践——市南区勇于突破社区基层阵地薄弱这块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2009年底向全区人民做出庄严承诺:2012年全区所有社区“三个中心”面积都要达到1000平米以上

    往日,一种临时简陋的社区服务用房——

    作为青岛市的核心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区位责任,赋予了市南区重大的时代使命。在经历了奥帆赛、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洗礼后,市南区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也实现了大幅提升,上级党委、政府对市南发展的期望更大,百姓对城区发展的要求更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南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用更开放的心态、更宽广的视野积极谋求区域新发展,在2008年底确立了建设青岛市“经济结构最优、城区环境最美、居民素质最高、社会秩序最好、发展潜质最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尽管在不少人眼中,市南区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但事实上市南人深知,自身依然存在着发展中的“短板”,其中社区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了制约该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的突出瓶颈。

    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尴尬,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有着很深的感触:2008年来市南区任职之初,一次他到社区调研,发现几位老党员还是在一个狭小的铁皮屋里组织学习,当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连连感慨,建国快60年了,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下,我们的社区党员们怎么还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开展活动呢?

    这一点,多位长年在社区工作的居委会主任最了解。 “我们2000年成立的时候,在东海中路明珠新村小区一个十几平方米大的简易房内办公,那还是临时租的。 ”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林军回忆道,“那时候自己办公都没地方,就更不用说组织居民来搞活动了。 ”中山路街道河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国际对此也深有感触,他们以前在新泰路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内办公,平时开会都坐不开,尤其是冬天,因为大家穿得多,更显挤,所以往往要站到外面去开。不仅如此,一到下雨的时候,他们就要赶紧往居委会跑,原来,屋子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他们要跑去把电脑盖住,防止被雨淋湿。除了条件简陋外,当时大多数的社区服务用房都是租赁的,随时都有可能要另觅场所,像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几年内竟换了三个地方,这种四处“打游击”的情形导致很多居民根本就不知道本社区的居委会在哪里办公。

    在市南区看来,一个高标准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能力在基层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服务民生、凝聚民心在基层的坚实阵地和强力磁场。没有高标准的社区服务用房,一切为民服务举措都将成为空谈;简陋临时的社区服务用房极大地影响了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的形象和公信力,拉开了百姓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距离。社区基层阵地建设薄弱这个“短板”让市南区意识到唯有加强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才是最有效的“补短”途径。于是,市南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于2009年底果断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为全区所有社区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并把这一任务列为政府首位民心工程和头号为民要办实事,向全区居民做出了庄严承诺:到2012年,全区所有社区都要建成一个不少于1000平米的社区“三个中心”。

    今朝,一处高品质的社区居民之家——

    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市南区彻底改变了社区服务用房面积狭小、服务平台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如火如荼的社区“三个中心”建设已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0处社区“三个中心”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20处已经正式启用,10处正在加紧装修,也将于近期陆续投入使用。此时,再走进市南区新启用的社区“三个中心”,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走进香港中路街道云霄路社区“三个中心”,63岁的社区居民马林华正在图书室里一边翻着书,一边不时轻轻点着头,看起来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在家里吃了早饭后,我就过来了。”马先生表示,他就住在离云霄路社区“三个中心”不到100米的地方,以前自己常在马路上逛或者干脆憋在家里看电视,闲得发慌,现在社区里建设了这么宽敞舒适的场所,他终于多了一个每天都惦记的“心事”,常到这里走走看看,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生活感到特别充实。

    由于有1000平方米这个底线,因此宽敞就成了市南区社区“三个中心”的一大共同特点,此外,为了实现配置高标化的要求,市南区充分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社区服务中心的配置模式,这一点,在已达标的30个社区内,都能感受到。比如八大湖街道亢家庄社区“三个中心”的装修风格时尚现代,窗明几净的两层办公区域全部用的是大理石地面,淡黄色的墙壁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三个中心”着力打造“无障碍”亲情服务品牌,中心特意设置了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电梯和盲道,并为残疾人专门设置了康复培训室,此外,还借鉴中国香港的社区义工队伍,召集管区内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和部分驻区单位组成了“亲情服务社”,免费上门为居民排忧解难;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千余平米的“三个中心”全部使用地热供暖,居民们再也不用因为天寒而对中心望而却步了。在这样的舒适环境里活动,居民们连称满意。在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一位刘先生看到这么高档次的社区“三个中心”,感慨道,“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家,现在我们有了第二个家,社区‘三个中心’就是我们温馨的第二个家。 ”

    2011年1月26日,在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三个中心”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看到大厅里“感情贴近群众、利益惠及群众、政策激励群众、干事为了群众”几行大字时,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个团结的社区、和谐的社区、幸福的社区”。

    坚定信心 破解“两难”——建设社区“三个中心”需要大笔资金,但是仅仅有钱却解决不了推进工作中的“两难”,即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寻找到合适的房源建中心,找房之路充满艰辛;在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化解干部和社会上的种种疑虑,以厚重的民生情怀凝心聚力,形成中心建设的强大合力

    市南区建设“三个中心”的确花了大笔的资金,仅2010年就投入了5亿元。为了确保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有充裕的资金保障,市南区将这项工作列为全区财政投入的头等任务之一,通过压缩其他各方面的开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即便是借款也要义无反顾地干,就是凭借这股执着的劲头,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资金保障到位了。看到市南区投入的大笔资金,有些人说市南区就是因为有钱,所以才敢这样干。但是市南人深深体会到,如果仅仅因为有钱,就可以建好社区“三个中心”,那样就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化了。

    因为在市南区有关社区“三个中心”建设的标准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按照宁建不租、宁买不租的原则。对此,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是这样解释的:“既然我们将‘三个中心’建设定位于民心工程,那就要为居民着想,租房子固然容易,但依然存在着更换地址等变数,让居民心里不踏实,但买下来后,房子产权就永远属于社区的了,这实际上是给居民保留了一笔宝贵的民生财富。 ”其实,建设一个或几个样板式的1000平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也并不难,但是市南区要为全区所有社区都建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因为市南区就是不想让“三个中心”成为部分居民享受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的稀有场所,不想让“三个中心”成为美化部分社区服务功能的秀场,而是要真正地普惠全民、普利全民,让全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全部是社区自有产权的房子,所有社区“三个中心”都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这两个硬杠杠一卡,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找房的难度就陡增了许多倍,有钱就想找到符合条件的房源谈何容易。

    除去找房难,市南人认为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其实还有更大的“一难”,就是思想统一难、下决心难。找房难是客观条件,但再难都能克服,在找房之前统一思想和下决心干这件事才是最难的。按照传统工作思维,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非要花那么多的钱、费那么大劲去买房子呢,难道租不行?为什么每一个社区“三个中心”的面积非要不低于1000平方米呢,那么大有必要吗? ”说到底,就是抓工作的过程中,同样的一笔资金应该花在哪里的问题。在作出这项决策时,市南区碰到思想上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要多,统一思想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意料中的要复杂。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下月起青岛最低工资标准上涨 16年来涨6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