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一五”青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变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0-11-16 10:44:53

“十一五”是青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变、成果丰硕的5年。

  5年来,青岛的“三农”工作同全国一样,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了农业各行业持续平稳发展;青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进一步彰显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副市长张元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

  保障供应,满足需求,提高品质,维护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我市资源产业优势,累计投入2.1亿元,全面实施了优质粮食、蔬菜、花生、果茶四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布局。百万亩粮食示范区达到了“吨粮田”标准,设施蔬菜实现突破性发展,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标准果园、精品茶园建设初见成效。

  我市还先后实施了 “退区入市”、“退户入园”等工程,积极推动畜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区)达到1270多处,预计今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较2005年增长20.1%。

  坚持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培育了蓝莓、食用菌等一批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一镇一业”示范镇达到2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80个。

  在抓好结构布局调整的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建立健全了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了青岛市十大农产品名牌和30个名特优农产品,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充实的粮袋子和丰富的菜篮子。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机械化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把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放在重要位置,5年来,全市共落实中低产田改造资金近6亿元,对92.11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全部建成了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了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累计投资10.8亿元,改造小型水库322座,中型水库23座,有效解决了水库安全隐患问题,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85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7%。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市共落实农机补贴资金1875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近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752万千瓦,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68.6%,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 80%,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步入高级阶段。

  耕地质量和装备条件显著改善,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50万吨以上,突破了多年来徘徊于300万吨的局面;蔬菜总产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保证了市场充足供应和多样化需求。

  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支柱。我市农业部门充分发挥青岛农业大学、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优势,积极推进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高。5年来共培育出7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农技部门积极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全部实施良种补贴,花生开展了良种补贴试点,引进、繁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9%,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积极实施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建成高产创建示范方5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00万亩,带动了粮油单产取得新突破。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水平,5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民60万人次,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示范户。开通了覆盖全市的“12316”服务热线,组织开展了百村千户科技行活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坚持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同时,为使农业生产方式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市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成了市、区市、镇、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市土地流转52万亩,发展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395家。制定出台了财政、税收、工商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狠抓规范化建设,逐步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711家,社员14.5万户,带动农户30多万户,成为带领农民闯市场的重要组织。

  作为农业产业化领导者的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迅速崛起,规模逐年扩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完善。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90家,其中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省级44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900万吨,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的30%以上,占全国的8%;预计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可达32亿美元,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成功举办五届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青岛农交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展会;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32家,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10家。

  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十一五”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5年。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万元大关,较2005年增加4200多元,年均约增长12%。

  市农委主任赵泽斌表示,我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全面落实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政策,5年来,累计落实农业“四项补贴”16.7亿元,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340多元。

  5年来,我市全面开展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对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奶牛实现了应保尽保,累计赔付农民损失5500多万元,提高了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因灾损失。

  另外,我市还积极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和择业,全市累计发放农民创业贷款近9亿元,扶持5万多名农民实现自主创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五年来全市投资3907亿元建成重点项目4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