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农户家藏200岁熨斗 证明王台古商业中心(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0-27 07:41:35 字号:TT

    胶南市王台镇文物爱好者李德全在搜集文物资料时,意外在王台东村一九旬老太家里发现了一块元宝状的巨石,昨天经胶南市博物馆专家鉴定,元宝石实际上是一块“踩石”,距今已有约200年历史,是一些大型染坊在染完布后,用来平整布料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熨斗。“‘踩石’在胶南还是首次发现,充分证明了王台镇当时是一个商业中心,对研究清朝时期的印染业也非常有意义。”文物专家说。

    元宝石有五六百斤重

    “我在搜集王台镇文物资料时,在东村的薛老太家里发现了一块模样很像元宝的大石头,老太说它是熨布用的,希望文物专家能认证一下。”昨天上午,70岁的胶南市王台镇文物爱好者李德全拨打早报记者电话反映。

    记者随后赶到王台镇驻地,在李老汉的带领下,来到90岁的薛老太家里看到,这块元宝石就摆放在院子东侧,长约110厘米,高约70厘米,厚约30厘米,中间有一个凹口,看起来确实像一块大元宝。“根据我的经验,这块元宝石应该是花岗岩制成的,得有五六百斤重。”李老汉告诉记者。

    “这块石头是以前俺老伴先人的染坊里熨布用的。”薛老太告诉记者,她老伴姓贾,原籍是高密,已经去世多年了,清朝时,她老伴的曾祖父逃荒来到王台镇住下,给一家染坊打工,后来这家染坊逐渐败落,最终倒闭了,染坊主没能力支付工钱,就将这家染坊廉价转让给了她老伴的曾祖父。

    曾被遗弃在墙外几十年

    据薛老太的小叔子、76岁的王台东村村民贾立德介绍,他的曾祖父用心打理这家染坊,生意慢慢兴隆起来了,后来这手艺一直传到他父亲这一代。“当时的贾家染坊很出名,四方的村民都来染布,院子里的晾布绳上每天都晒满了各种颜色的布匹,随风摆动,非常漂亮,我和哥哥弟弟们经常在布匹之间穿来穿去地玩儿,有时身上沾上了各种颜色,为这个事,俺父亲老训我们。”贾立德告诉记者,到他们这一代,全家没人再搞染坊了,这块熨布用的大石头就没有了用场,一直被放在墙门外的一个角落里。

    “前几年,俺的儿孙们觉得这块石头年头不少了,代表着俺家的一段过去,丢掉了可惜,再说它是个元宝形的,挺吉利,于是又把它搬到了院子里。”贾立德说。

    踩石在胶南是首次发现

    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在认真考察后认为,这块元宝石是以前染坊里熨布用的“踩石”,又叫踹布石,其用途就跟现在的熨斗差不多。(“有些布匹在洗染后会缩水,而且还会起褶子,‘踩石’就是当时为了恢复布料长度、平整布面的一种工具。”文物专家说,踩石头的人叫做踹匠,踩布时,先将布匹卷于轴上,置放在凹形的承石上,再把踹石压在布轴上。踹匠站立于踹石的两个尖端上,双手扶住两边竹竿,双脚不断晃动踹石,反复碾压布轴,使布面平整光亮。蹬踩石不仅需要绝好的体力,还需要充分的技术,要求速度快,平稳度高,这样踩出来的布匹才会平整。

    “一般规模比较大的染坊内才备有踩石,较小的染坊不备此物,这说明当时的贾家染坊规模是比较大的,也证明王台当时的确是一个商业中心。”文物专家介绍,“踩石”在胶南还是首次发现,据推算,这块踩石距今约有200年历史了,它保存完整,为研究清朝的印染业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