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省内各地网站> 潍坊> 潍坊网闻 > 正文

潍坊风筝非遗金奖遭尴尬 成本高销售差难传承

1
2010-10-21 10:43:02 潍坊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经过组委会评选,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获得金奖,成为山东省三个获得金奖的项目之一。10月20日上午,记者采访潍坊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风筝艺人郭洪利了解到,制作风筝绝对是个技术活儿,做风筝做了20年的他都不能保证一些高难度造型能一次成功。

    非遗博览会

    风筝制作技艺获金奖

    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

主题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济南举行,全国共有6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展。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徐辉表示,潍坊市展区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排组织、市艺术馆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布展,共展出了13个具有潍坊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终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获得金奖、潍坊嵌银髹(音xiū)漆获得银奖。潍坊风筝制作技艺成为山东省三个获得金奖的项目之一。

    本届博览会上展出的“龙头蜈蚣”是由潍坊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风筝艺人郭洪利制作的。

    徐辉表示,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制作技艺全国领先。其中,“龙头蜈蚣”属于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细,不论是神态还是形态都比较好,能够代表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因此以它为代表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获得金奖算得上实至名归。

    工艺复杂

    制作风筝步步都是技术活

    20日,记者来到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见到了39岁的郭洪利。他告诉记者,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骨架、裱糊、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部分,通常称作“风筝四艺”。

    郭洪利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展出的“龙头蜈蚣”长约40米,裱糊时用的是绢,纯手工制作。

    他拿出一个“龙头”骨架告诉记者,这个骨架曾带去参展,因为评奖时评委不仅要看成型的作品,还要看骨架,了解是如何扎制的。

    “乍一看,这个骨架就是用竹条扎制成的,似乎挺简单,其实不然。”郭洪利说,竹条烘烤定型以后,还要进行修改,通过砂布打磨,做到该粗的地方粗,该细的地方细。这样扎制起来的风筝才能保证更好地放飞,并且在大风时不容易折断。

    郭洪利表示,制作“龙头蜈蚣”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制作“龙头”骨架后边的圆圈。它的作用就像盖房子打的地基一样,如果不圆,那么整个“龙头”就会受影响。他说:“把竹条烘烤成圆圈这步非常考验技术,初学者一般得花一到两个月才能学会,做圆还需要进一步练习。悟性不好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圆。”

    郭洪利表示,制作“龙头蜈蚣”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制作“龙头”骨架后边的圆圈。它的作用就像盖房子打的地基一样,如果不圆,那么整个“龙头”就会受影响。他说:“把竹条烘烤成圆圈这步非常考验技术,初学者一般得花一到两个月才能学会,做圆还需要进一步练习。悟性不好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圆。”

    虽然圆圈做起来比较难,但是与制作眉毛等细节性的东西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总之,制作风筝步步都是技术活儿。

    尴尬现状

    成本偏高销售不好传承难

    郭洪利告诉记者,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潍坊展区悬挂的4个“龙头蜈蚣”风筝是4个人赶制了半个月才完成的,每一条的价值至少要5000元。“就是小一点的也要1000元。然而,一般人不会舍得花这么多钱买个风筝。”郭洪利说因为传统扎制工艺复杂,耗时耗力,导致纯手工风筝的成本偏高,销售不好。

    郭洪利说,制作传统潍坊风筝时,手工艺人一般没有图纸,全凭印象和经验来制作,因此要熟练掌握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有人认为根本就没有“出徒”一说。郭洪利说自己从19岁便开始学做风筝,至今已有20年,现在也不能保证高难度造型能一次成功。

    “像‘龙’的眉毛这种地方,本来竹片就薄,拐弯又急,在烘烤的时候很容易就烧糊了。”郭洪利说年轻人大多不愿意花这么长时间从事不怎么赚钱的工作,因此要把手艺传承下去困难不小。(王凯 孙锦)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小伙肺癌晚期愿捐遗体 女友床前守候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