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专家绘制崂山毒蛇出没地图 秋季毒性最高(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0-12 05:11:52 字号:TT

    早报讯 近日频有市民爬山被蛇咬伤,那么我市究竟有多少种蛇?哪些蛇最具有毒性呢?昨天,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披露,青岛地区有蛇类10种,而蛇主要分布在崂山地区,其中毒性最厉害的属黑眉蝮蛇,它是经常攻击市民的“罪魁祸首”。

    青岛蛇族共有10种

    据调查,整个青岛地区有蛇类10种,崂山上全部都有野生种群分布,其中黑眉蝮蛇在浮山等市内山上及胶南的大小珠山和即墨的沿海地区山林中都曾被发现过,但还是以崂山为最多。其余9种如虎斑游蛇、赤链蛇、黄脊游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团斑锦蛇、双斑锦蛇、棕黑锦蛇、乌梢蛇等在崂山上也曾出现过,但由于这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野生蛇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市民难得一见。

    黑眉蝮蛇又名“土虺”,因浑身土灰色而得名。相对其他的蛇,“土虺”身材粗短,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黑色的花纹覆盖了它的眼睛,很容易识别。崂山“土虺”在秋天会四处寻觅食物,准备冬眠,是毒性最高的季节。如果受到惊吓,很容易伤人,它们行动迟缓,喜欢盘绕,能爬树,多数在夜间活动,雨天更散发出腥臭气味。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数量较多,“土虺”曾被列为“崂山三害”之首,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其毒液被发现有药用价值,身价倍增,大量野生的“土虺”都被捕杀。“前些年,崂山‘土虺’还挺多,但这两年就少了很多。”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迟仁平说,秋季到崂山游玩为了防止遇到毒蛇,市民可以找一根棍子,一可省力二可“打草惊蛇”。

    青岛蛇族数量减少

    为什么我市会经常出现市民被蛇咬伤的情况呢?迟仁平对此表示,蛇都是怕人的,一般不会主动伤人。市民野外活动时尽量不要暴露皮肤,更不要去“作弄”不熟悉的蛇类。迟仁平还辟谣说,民间所谓的抓住蛇尾抖动会把蛇的脊椎骨抖散致蛇死亡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而这种行为十分危险。一旦被蛇咬伤,不要惊慌,不要奔跑,首先要在伤口近心端迅速扎结,避免毒液扩散。结扎后要及时割开伤口处的皮肤放血,条件允许可将伤口浸在冷盐水或用高锰酸钾冲洗。结扎要每隔20分钟放松2-3分钟,避免组织坏死。

    迟仁平表示,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挖山石致山体、植被遭到破坏,再加上近几年崂山旅游的开发,进出崂山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蛇的栖息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而这直接导致了种群数量的减少,一些蛇更是踪迹罕见。(记者 王磊江)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