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本站公告 > 正文

兵团战友重聚庆45周年 忆当年战友相约不流泪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09 08:53:25 青岛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清晰地记得你青春的脸,清晰地记得你纯洁的笑……”,昨天下午在青岛市人民会堂,来自青海兵团老战士艺术团的战友们齐声唱出这首原创曲目 《柴达木之恋》。而这帮时隔45年再聚首的“兵团战友”,虽已年逾花甲,却在昨天就着歌声“激情重燃”,演出结束后纷纷相约叙旧“忆当年”。

    节目:原创作品“有共鸣”

    1965年首批800名青岛支边青年奔赴青海格尔木,成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军垦战士,之后还陆续有四批赴青海,总共有4000名青岛知青把青春献给柴达木。青海高原同甘共苦的岁月造就了“兵团战友”这个特殊群体。时隔45年,战友们再度相聚,为此,演员们从年初春节刚过就开始筹备,加上原创作品的创作期,累积耗时近7个月。

    据本次演出的总导演王沛东介绍,“这场演出特别推崇原创作品,独唱、小品、诗朗诵、合唱等都是原创”,这些原创作品反映兵团支边生活历程,演员们表演起来都“有共鸣”,而由王沛东作词、王金令作曲的《柴达木之恋》,更是“反映了对那段青春的眷恋、对那段生活的眷恋、对那片土地的眷恋”。

    演员:相互监督“不许哭”

    昨日参演的青海兵团老战士艺术团中,最年轻的演员也已61岁,最大的已超过70岁。 “我16岁的时候去青海,一呆就是16年,青春最美的记忆,都留在那里”,现年61岁的合唱团成员石淑惠曾是“三团一连”的成员,她认为“唱属于自己的歌,感觉不一样”,关于曾经的苦和泪,现在回想时都是“人生的馈赠、记忆中珍藏的宝藏”。

    现定居于美国的李振芳,也是16岁支边,本次演出特地从美国赶回,献上一首自己原创的诗朗诵《团圆》之余,还参与合唱团排练,“我们演出时都相互约定,谁也不许哭,可是还是会忍不住”。 “歌曲唱出了我们这批人,对柴达木的感情,对青春的留恋”。

    观众:抱着孙子“讲曾经”

    昨日青岛市人民会堂上下两层近1500个座位被挤得满满,连两侧及过道都挤满观众,现场约有两千名“兵团战友”。入口处的签名墙、照片栏都挤满了人,因大多数“兵团战友”都已经到退休年龄,所以不少人是从北京、宜昌、济南等地赶来,而更有部分观众是抱着“第三代”前来,在贴满青海照片的位置,一位三团的战友抱着2岁的小孙子驻足讲解,“看这里,曾经爷爷就在这里工作过……”从1966年赴青海,直至退休才算真正回到青岛,“这个照片上的机场就是我当年参建的”。 (潘琦)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海军青岛示范幼儿园建园60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