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原创话剧劈柴院传奇青味足 浓缩老青岛风情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13 08:05:59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卖蛤蜊海蛎子来——”“香油辣菜——”“红瓤萝卜儿——”“豌豆豆——”“拔凉解渴的冻冻来——”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着“小贩们”从各处走向舞台,记者仿佛真的置身上世纪40年代末民生兴盛的江宁路劈柴院。

    上世纪40年代,馄饨、锅饼、炉包和豆腐脑等名吃汇集的劈柴院,是青岛最早的“美食城”;同时因为这里还云集了说书的、唱大鼓的、相声表演等“撂地”艺人的露天演出,它也是青岛最早的娱乐

场所。当时,南来的、北往的小客商常常入驻劈柴院,为的就是拜会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如今,青岛市歌舞剧院首开我市舞台剧表演之先河,要用一台融合了多种曲艺、戏曲表现手法的大型民俗风情方言剧 《劈柴院传奇》,讲述青岛解放前劈柴院平民百姓、五行八作的生活百态,将劈柴院所浓缩的“老青岛”地域文化一一展现。

    为曲艺戏曲寻找一个新舞台

    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港在谈到剧本创作的初衷时,坦然表示,这是一次为公司曲艺、戏曲演员寻求出路的舞台尝试。据了解,原青岛市歌舞剧院转企改制之后,起先各自为政的七个团体合为三个团,但实际上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是歌舞团,而吕剧团与曲艺团却日渐式微。如何让他们也适应市场需求,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成为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几番筹划,《劈柴院传奇》应运而生。

    该剧以劈柴院里的老字号 “坛子肉”的传人谭尚斋的故事为主线,伴随着“坛子肉”顶风十里香的招牌创立、谭尚斋与戏班老板苏彩霞的爱情波折、谭尚斋一家的悲欢离合、劈柴院里老街坊的命运起伏,曾经在劈柴院里红极一时的西河大鼓、东路琴书、即墨柳腔、胶州茂腔、山东快书等演艺形式也都次第登台,在不着痕迹地穿插烘托剧情的同时,也全面地展现了老青岛的文化风貌。

    主创们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在排演这部戏的时候,有意弱化了剧情,而更强调了那种源于市井的味道。 “等10月份这部剧和大家见面的时候,如果老青岛们能够称许‘就是这个味儿’,那我们就算成功了。”

    边排边改精心打磨

    自从7月28日剧组建组以来,演员们就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排练上,到了下班的点都“拖”着不愿走。走进歌舞剧院的排练厅,记者在汗流浃背的演员们脸上看到的认真劲儿,和临时的简陋道具,形成鲜明的反差。

    据了解,《劈柴院传奇》的主创班底除了编剧戴嵘、舞美设计申奥是“外援”之外,基本全部由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演职员组成。该剧导演由文华导演奖、金狮导演奖得主、公司董事长黄港亲自担纲;文华表演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龚鲁阳出演该剧男一号谭尚斋;参加演出的还有戏曲红梅奖得主、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史萍,青岛电视台 《青岛全接触》栏目主持人徐瞞,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的弟子朱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班、曾多次主演《逃跑新娘》、《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满城全是金字塔》等多部话剧的青年演员贺金,高派山东快书第四代传人仵翔,著名快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的入室弟子张立勇……他们所塑造的“红角儿”苏彩霞、奸诈的酒楼老板曹元盛、憨厚的长工李长海、精灵的小耐冬、小蛤蜊等各色人物,个性丰满,表演出彩儿。

    虽然,《劈柴院传奇》建组时已经是四易其稿,但记者采访发现,主创们在实际的排练过程中依然是边排边改,不断地调整思路,充实剧本,精细打磨。该剧是改制后的歌舞剧院实行制作人制的新剧目,也是剧院准备冲击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码,他们期待着,要获得市场与艺术考评的“双赢”。(王娉)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