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院士腐败是官本位下的“蛋”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10 14:40:35 东方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表示,个别院士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不同程度发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坚决反对(院士)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

    院士头衔为什么可以成为摇钱树?因为,院士不仅比一般的科研工作者拥有多得多的话语权,而且院士更容易争取到现实的经费与项目。院士具有无形却又实在的影响力,难免成为被拉拢利诱的对象。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一旦成了腕,被别人捧着,很容易飘飘然。几句美言一吹,几杯“猫尿”下肚,几摞钞票一揣,某些人会觉得终于“苦尽甘来”——多少年才熬成院士,为啥不享受?不就是挂个名、代个言吗?影视明星做得,院士为何做不得?

    有人说,知识分子应该有良知与良心,知识分子应该有气节与风骨。问题是,这种说教与某些官员根本靠不住的“觉悟”有何不同?不得不说,前些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使许多似乎清高、实则心态极不平衡的知识分子穷怕了。好不容易尊重知识了,一些人则“报复性”地可劲捞。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表明中国科研体制与激励机制的极不成熟。科研环境既有行政导向,又有学术老板。

    遏制院士兼职过多、领取不当报酬,关键在于限制院士的种种特权。学术固然不能孤芳自赏,但也不能掺杂种种行政的、经济的功利因素。

    关于院士终身制,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院士并不是职位,国外的院士也有终身制,这种意见多见于既得利益圈内。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取消终身制。只有对行为不端的院士进行处罚,摘掉其光环,才能提高某些人的敬畏之心。笔者的意见是,应该引入退出制。因为,学术不端未必会触及法律,取消院士终身制,可以对涉足灰色地带者给予道义与现实上的处罚。

    但是,谁来下这个惩戒决心?指望学术老板自己惩罚自己?这与让公职人员自己监管自己一样不靠谱。国外的学术道德委员会等机构,是建立在学术独立,教育机构自主的基础之上。国内的教育与科研机构则存在行政化与官本位。

    在某种程度上,学术不端与行政腐败一样,都是权力说了算下的“蛋”。如果权力本位、特权效应不除,说其它的可能都是扯淡。(蒋萌)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6县委被免职能否推动官员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