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第2届中国秧歌节5月21日开幕 宋祖英献唱(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0-05-19 06:32:04 字号:TT

中国秧歌城今投入使用

开幕式舞台初具雏形

    青岛新闻网5月18日讯 2008年5月,首届中国秧歌节成功在胶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秧歌队伍为群众奉献了一场民间舞蹈的精彩演出,吸引了300万以上人次参与。根据首届中国秧歌节发布的《胶州宣言》约定,中国秧歌节每两年一届固定在胶州举办。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定于今年5月21日至23日在胶州举办。5月18日,主办方在胶州少海新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详细向媒体介绍了本届秧歌节的活动内容及精彩亮点。

    宋祖英演唱主题曲

    本届秧歌节以“秧歌舞九州”为主题,以传承发展中国民间舞蹈为宗旨,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将于5月21日晚在中国秧歌城组织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5月22日至23日将组织全国优秀秧歌队伍展演、大型巡游踩街表演、全国中老年健身秧歌专场展演、中国秧歌艺术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届时,16支全国知名秧歌队伍将来胶展演,同台竞技,进一步增进文化艺术互动交流,推动文化工作持续健康蓬勃开展。

    开幕式晚会上,宋祖英、林依轮等明星将前来助阵,其中宋祖英将演唱本届秧歌节的主题曲《让我们舞起来》。

新闻发布会现场

    胶州大秧歌、海阳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将竞技胶州

    胶州大秧歌、海阳秧歌、商河鼓子秧歌,究竟哪个更具特色,更能代表鲁系秧歌的特点?这个答案将在5月21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秧歌节上揭晓。日前,记者从中国秧歌节组委会获悉,山东三大秧歌将首次同时亮相秧歌节开幕式,观众届时将一睹原汁原味的齐鲁秧歌风采。

    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州大秧歌、海阳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其中,胶州大秧歌已有300多年历史,讲求“抬重、落轻、走飘”,配乐选用乡土气息浓郁的唢呐和韵味奇特的鼓子,扭起来“三弯、九动、十八态”,今年7月,胶州大秧歌还将作为齐鲁文化的优秀代表参加世博游山东巡演活动;海阳大秧歌则是唱舞结合,阵容庞大,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其中又分“三眼枪”、“乐大夫”、“彩旗”等多个角色,因其突出的特点,现已被北京舞蹈学院列为汉族民间舞蹈的必修课程;发源于商河地区的鼓子秧歌民间歌舞形式颇多,有伞鼓舞、花鞭鼓等三十余种,其中伞鼓舞的舞蹈形式最完整,文化内涵最深邃,成为商河鼓子秧歌的代表。

    “两年前首届中国秧歌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秧歌队来到胶州,让我们见识到不同的秧歌艺术,这次我们同台演出,取长补短,一定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秧歌艺术。”参加秧歌节展演排练的胶州市茂腔剧团的演员告诉记者,这次山东三大秧歌同台竞技将推动整个鲁系秧歌的发展。

    据介绍,除山东三大秧歌外,曾参加过北京奥运会表演的辽宁海城高跷秧歌等12支全国知名的秧歌队伍也将献艺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开幕式,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宋祖英也将唱响第二届中国秧歌节主题曲《让我们舞起来》,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全程录播。

   少海·板桥镇·中国秧歌城投入使用

    5月18日,中国秧歌城在胶州市少海新城板桥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中国秧歌城由秧歌剧场、秧歌广场、秧歌学校以及民俗文化馆组成。其中,秧歌剧场居北,秧歌广场位于城中心,民俗文化馆及秧歌学校居西。按照规划,秧歌广场规划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整体铺装面积10200平方米,中间设置下沉式广场,能容纳观众近万人;秧歌学校包括教学楼、小剧院等设施,可进行小型教学、演出、排练等;民俗文化馆由庭院结构的博览区、剧场区及商业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内设贵宾室、接待室、展厅及能容纳几百人的小剧场,主要用于展示胶州民俗民风历史、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民间艺术及历史沿革。

    记者了解到,胶州大秧歌作为胶州传统文化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胶州大秧歌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发扬这项艺术瑰宝,成为胶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随着胶州少海新城·板桥镇的奠基,给胶州大秧歌安家的计划也付诸实施。据史料记载,胶州自隋唐始,海运盛行,曾称板桥镇。为恢复胶州曾经商贾云集的盛景,胶州市于少海西侧规划建设板桥镇,中国秧歌城也同期规划其中。按照规划,板桥镇占地279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板桥镇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融入了胶州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筑整体采用明清风格,内部主体均是胶州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化遗产的异地新建。

    按照规划,整个板桥镇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中国秧歌城广场、民俗文化馆、市舶司、板桥商业榷场;二期项目包括高丽亭馆、历史名人馆、水师营、板桥商业榷场;三期项目为体验式别墅。

    据悉,目前整个板桥镇已完成投资约5300万元,秧歌广场、市舶司建设已竣工,板桥商业榷场正进行主体建设。其中,中国秧歌城秧歌广场已铺装完成,入口处牌坊和雕塑安装已全部竣工;民俗文化馆主体工程和外部装修结束,室内一层精装施工已完成90%,二层剧场等场所的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5月21日前均可竣工并投入使用。

    今后,中国秧歌城将成为中国秧歌节的永久举办地,同时,也为中国秧歌艺术提供了交流和传承的平台。

    台湾士林夜市助阵第二届中国秧歌节

    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正宗的“担仔面”、“蚵仔煎”,日前,记者在探访第二届中国秧歌节美食街时,发现了20多种台湾美食。据悉,这些台湾特色小吃全部由台北市士林夜市的业户现场烹制。

    美食街作为中国秧歌节的传统项目,已延续两届,齐聚全国各地美食的第一届美食街大获成功,商家赚得盆钵满盈的同时,胶州市民们也一饱口福。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秧歌节上,美食街作为市民参与的重头戏之一,关注度不亚于开幕式演出。

    记者在美食街会场——胶州城隍庙前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搭建美食大棚,悬挂灯笼,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现身的台湾美食。

    据介绍,此次秧歌节中,秧歌节美食文化组办公室已正式与台湾美食团签订协议,台北士林夜市美食街将于美食文化节暨城隍庙会期间正式亮相。台北士林夜市1909年开市,是台湾最具规模的夜市一条街,台湾最正宗的美食皆出自士林夜市。本次千里迢迢前来赶会的10家业户,为广大市民带来20余种台湾著名小吃,包括正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中参展的“担仔面”和“蚵仔煎”,以及高雄木瓜牛奶、台湾牙签肉、沙茶乌龙面、小叮当铜锣烧、新竹贡丸汤、基隆甜不辣、新竹炒米粉等。

    届时,市民可以边看秧歌,边品尝地道的台湾美食。 (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张磊)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