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士兵在食用快餐食品
资料图:美军的快餐口粮(MRE) 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单兵即食口粮凭借易携带、低成本和高营养的优点,迅速在美军中普及,惟一的缺点是口感不佳。在前方部队的反复呼吁下,美军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并改进军粮风味的单位,在距战场万里之遥的实验室里与难吃的食物作斗争。 “人人拒吃”即食口粮 温蒂•约翰逊戴 约翰逊不是拾荒者,更不是间谍,不厌其烦地在垃圾堆里翻找,只是为了发掘宝贵的资料。作为美国国防部下属“战斗口粮管理局”的消费心理分析师,她和同事们多年来煞费苦心,设法让配发给士兵们的口粮发挥最大效能。 要想让看似不起眼的即食口粮适应战场,难度超乎想象。首先,食物必须够硬,以便借助降落伞从数百米高度空投。同时,这些食物在零下51度到零上49度的任何环境下都必须可吃,味道还得可口,才能让战壕中的官兵保持健壮。 然而,很多人对后方的努力并不领情。即食口粮的缩写是MRE(Meals,Ready-to-eat),营养师们却得知,大兵们私下将其解释为“连敌人也不吃的伙食”(meals rejected by the enemy),另外一种说法更不客气——“人人拒吃的伙食”(meals refused by everyone)。 来自前方的不满终于“上达天听”。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战斗口粮管理局”对军人们喜欢光顾的连锁餐厅进行了实地调查。“翻垃圾”行动的发起人,该局一把手杰罗•达什对一群食品科技师、工程师、营养师下令:“跟着你们的味蕾走!” 每年品尝4000种食物 “战斗口粮管理局”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那提克研究中心。一个宁静的周三早上,我(文章作者)来到这座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两层建筑,准备参观“军粮大战”的实况。经过一个硕大的厨房时,可以看到身穿白大褂、戴着塑胶手套的技师们,正在工作台、不锈钢烤箱和炉子之间穿梭。 在这个实验室中,训练有素的食物品尝员每年要试吃约4000种开胃菜、主菜、点心和饮料。他们在张口之前,还要先上一堂课,学习根据色泽、气味、口感以及外观为口粮打分。整体评价低于6分的品种都不能过关,合格的项目通常也需要依照品尝者的意见再做改进。 转眼已到午餐时间,我准备试吃一道新过关的牛腩。负责招待的军方人士保证,这里面绝无任何防腐剂。事实上他们也无需这种保证,因为我知道,研究人员是利用调节酸碱值和含水量的方法使食物难以孽生细菌的。成品通常被装在3到4层的薄膜包装里,再以120度于高压下烹调90分钟,以彻底消灭变质的可能。 我把牛腩泡在肉汁里,味道还不错。尽管看起来有点缺乏光泽,不过只要加点墨西哥辣酱就能解决了。下一道菜是地中海鸡肉——明年将在部队中推广的正餐。虽然作为配菜的土豆有点美中不足,不过鸡肉吃起来的确很嫩,也能尝出肉味。最后上来的辣味腰果面包同样十分可口。 军用技术惠及百姓餐桌 时至今日,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上,压缩饼干和冷冻香肠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脱骨牛排与鸡肉卷。考虑到军中的素食主义者不断增加,茄汁素香肠和蔬菜意大利面也被列入供应清单内。至于鸡胸肉丝和玉米饼,则是为西班牙裔士兵准备的。 随着微波杀菌和高压处理技术研发完成,送往前线的面饼终于有弹牙的口感了,其他技术的革新也延长了军粮的保质期。“战斗口粮管理局”资深科学家凯西•艾凡杰罗自豪地告诉我:“MRE已从‘人人拒吃’,变成‘广受欧洲人推崇’(meals respected by Europeans)了。” 军用口粮技术的革新,也令平民百姓的餐桌受惠。“战斗口粮管理局”研发的冷冻干燥咖啡、高压加工乳酪和脱水鸡蛋,近年来在商业领域陆续被推出;经过反复改良的加工处理技术,也被用于为超级市场的生鲜食品杀菌。此外,他们为食物品尝员设计的一套评分方法,同样被规模更大的民间食品业所采用……对于军方研究人员敏锐的味蕾而言,这些或许可以被视作最高形式的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