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10万善款悄然捐玉树 微尘爱心无价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30 10:36:48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青海建设兵团老战友们为灾区捐款

    2010年4月22日中午,午休时,有位为玉树灾区捐款的男士闯入了记者的视角,捐款箱旁放着一张他捐出的面值十万元的支票。    

    “宋先生,麻烦您配合记者留一下影吧。我们也好有个记录。”记者说。    

    “这个不必了,我就是来表示一下心意,不是来做宣传的。只要钱能送到,别的都不重要。”捐款人宋先生答道。他衣着朴素,

言谈谦和,举止得体。    

    两天以后,记者再次拨通宋先生的电话:“宋先生,您捐款的数额比较多,可以到慈善晚会的现场参与节目。”这次又被宋先生拒绝了,他说捐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宣传。    

    青岛新闻网爱心基金如今已筹集到146771.8元。这些捐款有来自小学生的、退休职工的,也有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的、企业负责人的,还有特困家庭的、残疾人的……这些爱的浪花正汇聚成江海,源源不断地从青岛流入青海玉树。    

    或许青岛新闻网爱心基金所募集的捐款并不算多,但是无私的爱并无大小之分。一个特困家庭拿出的20元并不比富豪一捐数十万所呈现的爱心少,因为这攥在手心里的20元正是他们今天去市场买菜的钱,正是他们在大街上摆了半天摊挣到的钱,正是他们准备凑在一起准备添件新衣服的钱。献出自己的爱心就是微尘,而微尘之所以叫微尘,是因为个体再大的帮助也显得微不足道。    

    青岛有这么一群微尘,他们不分性别、年龄、籍贯,平凡的像一粒沙尘,平时散落在各个角落。然而,在大难面前,他们便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用爱心撑起受难者的脊梁。微尘融汇在一起就不再是微尘,而是爱心的升华,和纯真的召唤。    

    我们不再是母系氏族的一员,不必同耕同食,摊分均得。或许,和平年代的阳光照在人们身上懒洋洋的,让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忽视了群体。然而,一次次的灾难告诉人们,或许有一日,这大难会临在自己头上,现在献出的爱心或许是明天搀拉自己的援手。人类已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里,早已彼此难分难解了。    

    在灾难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姓氏、种族和地域之分,与灾区人民在一起共渡难关。这时,微尘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温馨、最感动的名词。它不仅营造出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更彰显出一座城市的胸襟和伟岸。如今,微尘已不再等同于青岛,“微尘蒲公英”生在青岛,却散落全国各地。微尘汇聚着国民的爱心,引发着慈善的共鸣,团结着众人的力量。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取的同时,伴随着爱心不断成长。而这个国家的胸怀有多宽广,它的爱就有多博大。(周琦)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6岁男孩坠下5楼身亡
下一篇:2010中国·青岛婚博会上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