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民俗文化与李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08 10:55:33 区文化局       新闻报料

    民俗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交融和互动的,经济的腾飞能带动民俗文化的发展,而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又可促进经济的繁荣。李沧拥有百年大集和吕剧、柳腔、豫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以及发源于本地的“够级”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只要经营好这一资源,就可实现文化和经济的交融,可以实现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民俗文化:李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民俗

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可以说,民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力。因此,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去经营,可以作为文化资本去投入生产。如当今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就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和保护民俗文化要与振兴经济相结合,就可以打造出自己特有的品牌,扩大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李沧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效应”、“三个作用”方面。

    (一)两个效应

    1.聚集效应。李沧民俗文化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从生产、商业、贸易、交通的物质生产到文化,衣、食、住的物质消费文化,再到社会组织、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游艺竞技的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的精神文化,应有尽有。以民俗文化或节庆活动为载体,可以数十倍、数百倍地集聚起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项目流,为经济发展营造出优良的环境和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2.品牌效应。纵观各地的民俗节庆活动,无论是促销产品、拓展企业,还是推动区域经济超常发展,都需要知名度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民俗节庆活动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强势宣传与推介,可以迅速提升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或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实现内存资源的外化。通过青岛赏花会暨青岛民俗文化节节庆期间的系列性活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打造出影响深刻的、无形资产巨大的“知名品牌”。这种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特色产业,一种特色文化,也可以是一个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区域。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吸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成功的民俗节庆活动自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城市公关手段。

    (二)三个作用

    1.能够带来直接的投资效益和巨大的商机。隆重而喜庆的民俗节庆活动,为地方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结识海内外朋友提供了机会,为本地企业、商家与国内外客商的合作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2.能够带来巨大的消费。近年来民俗节庆表现最突出的功能即是拉动消费增长,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在国外,如巴西、墨西哥的狂欢节,西班牙的斗牛节,法国的葡萄节,德国的啤酒节等等,举办期间无不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商贾和旅游观光游客的光临和参与,宾馆酒店都被挤满,餐馆人头攒动,消费市场一派兴旺。李沧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将对当地的旅游、餐饮、购物、住宿、交通、广告、通讯、娱乐等行业起着拉动性作用,能有效地激活李沧各行各业的消费需求增长。

    3.能够提升当地的文明和开放程度。一个城市举办隆重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对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环保、绿化、卫生等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李沧民俗文化节活动对城区环境的美化,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善,城区改造与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民俗文化节活动,使李沧人的眼界更开阔,艺术欣赏水平更高,追求科技进步的欲望更强。在文明礼貌、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的节庆活动中,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创新进取、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弘扬。

    与青岛市的其他区市相比,民俗文化是李沧的特色,是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出其优势效应。

    一、 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打造李沧民俗文化优势

    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要在各界、各阶层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社会环境,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使社会各界在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中竞相“登台唱戏”,借活动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推介自己,发展自己,以进一步加快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突出李沧民俗文化节特色,丰富节庆内容。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就越有吸引力。民俗节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张扬个性、追求特色,并善于把特色与个性附着于一定的客观载体。节庆活动在内容上既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普遍接受的需要,也要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精神文化先进性的需要;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又要使之与世界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所以,民俗文化节在内容筛选时应精选其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的内容,要有亮点、热点和卖点,切实把民俗节庆活动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征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培育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格,使民俗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2.与时俱进,为李沧民俗文化注入新元素。一是增强现代性。民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如果它不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保持血肉联系,也就早被民众淘汰了。民俗文化离不开现代性,它是从古一步步走到今的,在“今”中体现的正是它的社会价值。二是提高创新性。在新世纪,我们要顺应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时代潮流,运用最新技术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俗文化的丰富资源,把高新技术引入到民俗文化中来,提高民俗文化的科技含量以求以信息化推动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增强品牌意识,着力建设名牌景点,以品牌带动其他景点的开发与升级。重点做大做强“李村大集”。 李村大集历史积淀厚重,是民俗文化的样板,应把具有百年历史的李村大集办成集景观、文化、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民俗节会品牌。

    3.实现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使民俗文化逐渐走上产业化道路,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民俗产品,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化,就是要在谋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谋求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是要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要把产品开发与民俗研究结合起来。李沧民俗文化研究历史久远,实力雄厚,民俗专家精通业务,哪种民俗有特色,哪种产品可开发,他们了如指掌,他们对民俗产品的开发最有发言权,所以民俗文化研究队伍是民俗产品开发的可靠力量和生力军。二是把文化研究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使研究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发挥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如果能把民俗专家学者与熟悉市场的厂长经理集中在一起,就民俗产品的开发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取长补短,使民俗产品开发和民俗产业化迈开新的步子。

    4.提高开放度,增强参与性。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面向民众,植根民众,坚持开门办节,办大众化的节,办富裕百姓、快乐百姓的节。形式要开放,参与度要增大,使游客和市民都能从亲身参与中感受到节日的美好和快乐,这样才能集聚人气,渲染气氛,使活动有“气势”,有“声势”,从而产生节日的热烈感觉。具体到对节庆的主题、内容、形式的探讨上,在对节庆的广告语、会徽、吉祥物、纪念品的制定上等等,都需要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和文化界知识界的学者专家献计献策。只有事先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深得人心的节庆活动才能唤起群众对它的参加热情。

    5.多方位、多视角、高层次地探讨民俗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思路,研究加强李沧地区间合作的新途径。民俗文化节应逐渐转变为民间组织主办、政府帮办、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节庆活动要积极凝聚包括企业、行业、民间组织等在内的一切力量来“办节”。把节庆作为一种商品或品牌来经营,把整个节庆经济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可以达到面向市场求生存、求自立、求发展、求壮大的目的。政府要逐步由主办者、经营者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同时企业或行业也要淡化自己的参与者、协办者的角色,勇敢担当承办者和主办者的角色。

    同时,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时,要处理好利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既要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发掘潜力,让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可持续的眼光来对待民俗文化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

    总之,青岛赏花会暨第二届青岛民俗文化节是李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契机,应充分利用好它,应以“民俗”为主线,使“一会一节”成为宣传推介李沧形象,促进李沧民俗、文化、旅游整体提升的盛会。同时,坚持把活动的宣传推介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相结合,与提高市民素质、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结合,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为李沧区的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页面功能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赏民俗品美食 三天大戏预热青岛民俗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