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权威人士“革除官员复出之弊 中央新规需强化“执行力”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06 10:04:51 法制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选拔任用失范

    离任前突击提拔;秘书等领导“身边人”易被提拔

    在中办印发的责任追究办法中,另一大公认的亮点是对于官员选拔机制的相关规定———对于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突击提拔”等9种不正常情形,提出要“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将“突击提拔”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刚刚获刑的湖南官员龙国华。

  

  据公开资料,龙国华曾先后担任湖南省攸县县长、株洲县县委书记、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国华的“东窗事发”,与他即将调离县委书记岗位前突击提拔调整大批干部有关。2007年2月,在株洲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龙国华被补选为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即将调离之际,龙国华在株洲县突击提拔调整干部100多名,造成不良影响,被举报到中纪委。

    2010年4月1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龙国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除了“突击提拔”之外,林喆指出,一些领导在离任之前喜欢提拔自己的秘书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形。

    “这就导致很多秘书和领导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人身依附关系或者说是主仆关系,本来是应该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变成了为领导个人服务。秘书在领导在任的时候把领导伺候得特别好,就容易被提拔,这种提拔带有偏爱和袒护的意味。”林喆说。

    “责任追究办法中罗列了9项情形,还作了一个兜底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非常全面的。同时,在第二款里又罗列了免责机制,‘重大自然灾害’、‘其他紧急情况下’等这样的情况不列入追究的范围,这就考虑了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这样一种情况,符合责任追究的本来的规律性,既要明确责任,又要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有助于敲响警钟,也有利于相关领导干部的成长。”杨建顺说。

    新规能否根除旧弊

    在官员复出问题上,要强化监督执行力。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中办此次印发新规的积极意义是“毫无疑问”的,但新规能否根除官员“复出”之弊,则有待时日观察。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一年的时间太短。官员在‘复出’之前需要改正错误、纠正理念,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林喆说。

    杨建顺则对责任追究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提出了疑问。此条规定称,“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由谁来确认领导干部‘在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这个主体不是很明确,需要一些具体的程序性的建构;违纪违法的认定也很难说,还需要作出一些定性定量的规定。”

    对于提拔秘书等“身边人”现象,林喆认为,可以考虑出台更为严格的规定。“应该明令禁止领导干部离任之前提拔‘身边人’”。此外,为了避免领导干部之间交叉提拔“身边人”,还应该加大提拔过程的公示力度。

    权力一旦离开监督,必然导致异化。受访专家认为,要防止在官员选拔任用复出上的腐败,还要致力于完善良性的监督机制。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官员复出制度设计上,要健全和完善“警察巡逻式监督”和“消防员救火式监督”,并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首先,健全“警察巡逻式监督”,即官员复出的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要连成一体,降低权力异化运作的道德风险。其次,强化“消防员救火式监督”,对出现问题的复出事件要严查、深挖、重办、严惩,保证其告诫、警醒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监督制度,而是缺少对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受访专家认为,在官员复出问题上,要强化监督执行力,及时向社会反馈监督结果,对出现违规选拔、任用、复出的现象予以制止、纠正,实现用人制度的法治化。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北京4月5日讯/记者 杜晓 见习记者 任雪)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贺国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反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