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育儿频道> 头条新闻 > 正文

洋奶粉岛城4月制造涨价迷雾 背后另有推手

1
海奥网 2010-03-26 10:26:10 青岛财经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3月中旬,我市主要超市上架的部分进口奶粉都接到了可能上调销售价格的通知。在本次涨价大潮中,雀巢成为主力,主要涨价原因是成本上涨。日前,记者从我市沃尔玛、佳世客、大润发、家乐福等主要超市了解到,外资品牌奶粉的价格调整已经在部分卖场完成,部分品牌涨价10%~15%。最新了解的情况显示,在伊利、雅士利等国产品牌表示将跟进涨价之后,这场由外资品牌主导的配方婴幼儿奶粉涨价潮正有蔓延之势。

    外资品牌制造涨价迷雾

    “目前超市内外资品牌已经完成了15%的调价,而内资品牌也陆续通知店方做好调价准备,最新得到的信息是,月底,雅士利将完成调价,幅度在10%~15%。”昨日,我市一家商场的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

    据悉,本次涨价由外资品牌主导,主要涨价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但据记者了解,这可能仅是外资品牌对外界的一种“外交辞令”,从最近国际原材料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原材料奶粉的价格已经由2009年的3300美元/吨回落至3000美元/吨,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水分可想而知。

    那么在其他成本构成上,是否有大幅度增加呢?记者从部分经销商处了解到,外资品牌近年来市场份额加大,因此在销售任务上给予经销商较大任务,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克扣经销商利润。在卖场方面,由于卖场自身行业竞争加剧,因此在入场、销售等成本上也呈现下滑之势,由此,无法得出外资品牌所谓成本上涨带动零售价格上涨的结论,而外资品牌一直依赖的配方成本,近来也因为远落后于同品牌国际一线产品水平而广为国内消费者诟病。

    业内人士称,成本因素根本靠不住。

    内资品牌尴尬跟进调整

    记者获悉,国产奶粉已经有跟进动作。雅士利等均已对外发布在4月份涨价10%至15%的计划,据悉,去年年底曾有消息称乳业会有一轮新涨价潮,但一直未有实际动作。今年,自外资品牌先后调整价格以来,国产品牌一直显得浮躁不安,而之前再度爆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更是让国产配方奶粉品牌增添了莫名的烦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产奶粉仿佛身处困境,有经销商对记者说:“现在正处于涨也不是不涨也不是的尴尬之中。”据悉,进口奶粉涨价后国产奶粉如不不跟进,会造成价差影响,这种价差给消费者带来质量差距的心理暗示。自“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消费者对于外资品牌已经有了依赖感,这让急于改善市场境遇的国产品牌苦不堪言。

    涨价“高压线”或在4月

    在外资品牌宣布涨价两周,国产品牌对外宣布4月份跟进之后,近日我市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出现了戏剧性变化。日前雀巢、美赞臣等外资品牌奶粉涨价后,雅士利集团宣布从4月1日起上调普通金装和阿尔法金装两种奶粉价格,平均涨幅为10%。

    昨日记者再次对我市主要商超市进行价格核实后发现,国产品牌未有实质跟进动作,而外资品牌一边涨价,一边推出促销活动拉动销售,销量有增长之势。目前可以确定调价的产品中外资品牌雀巢和美赞臣奶粉领军,国产品牌澳优虽有调整,但销量不大。而雅士利集团宣布的涨价目前尚未实行。据了解,伊利和贝因美已经通知商超有提价可能,预计可能调价水平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商超甚至出现了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在打折促销的情况,据悉,这些动作主要是商超以囤货作为印花来刺激销售属于商超行为,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涨价消息已经在市场上蔓延,业内人士分析,涨价“高压线”将在4月出现。

    外资品牌奶粉雾里看花

    那么外资品牌真的有如神话般不可超越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外资品牌难脱故作神秘嫌疑,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单纯认为外资品牌就是进口产品,其实不然,前段时间曝光的施恩奶粉即是如此,在被曝光前,对于奶粉圈内人士来说,施恩奶粉是“伪进口奶粉”就已经不是秘密。现在也有部分进口品牌遭到了质疑:到底是不是原装进口,到底是不是国外的品牌?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在外资配方奶粉产地上存在误读。并非所有在售外资品牌都是原装进口,有些产品的金装、一段或者二段的敏感产品为原装进口,但产地可能是原产国或者第三国加工。其他产品则为国内分装产品。众所周知,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的三段以上,都是进口奶源国内分装产品,雀巢是国际品牌但是生产已经本地化。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记者发现,部分外资品牌的奶粉与其国际销售的同类产品在配方上有着一定差异,其中一些知名品牌在欧美国际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早已添加SA(唾液酸),但在国内迟迟未见换代,与产品配方换代迟缓不同,外资在国内已经多次积极策划、参与涨价行动,尤其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后,外资更是借食品安全话题向国内品牌施压,造成目前主要城市的商超外资婴幼儿配方奶粉占比都超过80%。

    战术营销涉嫌价格壁垒

    据记者了解,进口奶粉涨价的依据之一,成本因素也有借口之嫌,近期国际原料奶粉价格同比普降300美元/吨,整体成本呈现回缩趋势。当记者以成本话题采访相关业内人士时,业内人士均称:“一些品牌在本国内销售价仅为在中国售价的一半,外资配方奶粉成本论纯属无稽之谈。”

    据悉,外资频繁策动涨价攻势,可能有其战略需求。首先,在三聚氰胺阴云逐渐消散和国内食品安全防线越来越稳固市场大环境逐渐回暖的情况下,外资亟需要“话题”来牵制国产品牌配方奶粉的反击。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对消费者形成“价高质量高”的心理暗示,套牢消费者,进一步控制利润流量。而控制了利润,有利于外资在国内国际扩产,并进一步对国产品牌配方奶粉实现挤压覆盖。第三,不难看出外资在涨价策动中老辣的一面,在时机选择上,春节过后是快速消费品整体回收的淡季,虽然对于婴幼儿奶粉这种产品淡旺季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在实际销售中,仍有一定体现。因此在涨价前采取“放消息、搞同盟”的战术来刺激消费者囤货心理,外资的市场战术可谓犀利。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品牌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价格同盟。早在2005年就曾有消息称,外资涨价“步伐整齐、口号统一”存在操纵市场价格嫌疑。而多年来,这一价格壁垒不见改善,却有逐渐坚实迹象。

    真相背后另有涨价推手

    在采访中,关于配方奶粉涨价,记者也听到了不同声音。一位外资品牌厂家代表曾向记者表示:“外资也有涨价的理由,其一是广告投入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与国际市场形成了倒挂,外资在国外市场基本上没有广告投放。其二是渠道错位造成中间环节利润损耗加大。”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外资品牌配方奶粉均为国外药厂生产,也在国外仅在药房、药店销售,而在国内却摆上了商场的货架。这一来中间渠道从生产到销售再到监督单位的成本都有较大累加,而另一个明显的弊端是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造成产品混杂。

    采访中,也有消费者指出,在商超销售,商超的各种费用利润一定会加到产品上,而作为药品放到药店里销售,虽然国家不见得补贴,但是至少在成本累加上会少很多。对此,一位代理了外资和国内两种产品的经销商向记者表示,商超的各种费用除外,外资产品因为产品分级细致配方差异大进入销售终端后往往还要培训厂家促销员来指导销售,这些费用都会由消费者买单,算起来对于产供销购都是一种负担。而对于进入药店销售,该经销商认为:“不乐观,国内市场有不同于国际市场的国情,目前的渠道和销售有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可能需要调整,但并不是说,照搬国际通用形式就能立竿见影。”

    本报记者 赵彭

    洋奶粉为什么这样“红”

    在青岛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外资品牌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发生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国产奶粉遭遇“滑铁卢”。当部分费尽心思挤进高端奶粉行列的国产婴幼儿奶粉身上也沾上污点后,国产品牌彻底跌入低谷,外资奶粉在青岛市区的市场占有量高达80%。虽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产品牌奶粉市场开始回升,但是作为“大病初愈”的弱势品牌,在咄咄逼人的外资品牌面前,还是很难昂起头。

    垄断就会产生效益。虽然外资奶粉的涨价风由来已久,但是在2008年之后,这种涨价变得越来越频繁。有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09年,有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一波又一波的涨价大潮中,“成本上涨”、“配方升级”是百用不厌的理由:国际奶源紧张涨价时,外资奶粉自然不会为中国消费者买单;当国际奶粉价格下跌时,外资奶粉还是会厚颜说出成本上涨。中间还是时不时地抛出个“配方升级”,只要奶粉的包装一换,价格必然上涨。对于后一个理由,很多人嗤之以鼻:抛开售价不说,外资品牌在中国国内销售的产品,与在本国销售的是同一个配方吗?答案显然是“不是”,否则就不会有很多妈妈们多方联系去买“港版”奶粉、进口国内的洋奶粉。

    被外资奶粉涨价累得苦不堪言的父母们,却只能一边抱怨着,一边从商场超市运奶粉回家储存。但是即便是价格飞涨,还是改变不了父母们对于外资品牌的“痴情”。“奶粉价格再涨,我还是会买进口的!”一位妈妈如此“大义凛然”地告诉记者。相信,这是绝大部分有着一定经济能力的父母的肺腑之言。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消费信心”。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本来就青睐外资品牌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产生恐惧感,对于进口品牌的信赖度增强。“价格高些无所谓,安全就好!”这也是父母们的无奈之言。

    而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外资奶粉的品牌支撑力,也是国产奶粉所不能比的。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雅培、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都曾出现过或大或小的负面报道,但是却并未撼动其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货架上的显赫地位,依然领跑中高端市场,根本原因就是其品牌支撑力强,似乎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

    国产奶粉厂家或许也在暗暗地怪中国的父母,为什么崇洋媚外,什么不支持民族品牌?其实,最基本的爱国心每个人都有,只要有着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声誉,相信消费者更乐于选择价格更为优惠的国产品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国产品牌不争气。如果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纷纷落马的是外资品牌,那么在当前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傲视群雄、牛气冲天的就是国产品牌了。而这,也是消费者所期待的。

    我们热切期盼着这一天,为了我们的国产奶粉,为了我们的消费者。 本报记者 初小燕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儿童安全接种疫苗指南